習近平演講:引中英名言論兩國關係
2024-12-24 18:20:09
莎士比亞的「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弗朗西斯·培根的「智者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中國古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當地時間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的演講中引用中英名言述及兩國關係,冀望雙方加強交流互鑑,推動兩國合作再上新臺階。
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此間觀察指出,習近平的演講真實坦誠,具有親和力,解疑釋惑,為中英進一步加深理解鋪寬了路。
上述演講在英國議會大廈的皇家畫廊舉行,這是議會大廈內最金碧輝煌的大廳之一,只有舉辦重大活動時才會啟用,如國宴、大型酒會和國家的重要儀式。分析認為,外國領導人能在此演講,顯示出英方對習近平訪問的高規格禮遇。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代議制國家,議會在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健表示,議會是代表了英國最多民意的機關,習近平在這樣的場合發表演講,是一個超黨派的、面向英國人民的講話。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主席理察·格雷厄姆認為,演講有助於英國議員們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和習近平的施政理念。
不可否認,中英兩國因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發展階段不同,雙方對一些問題存在不同看法,兩國關係中也一度出現不和諧的雜音。加之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往往不能客觀描繪中國形象,容易引起對中國的誤讀。因此,向英方客觀介紹中國顯得尤為重要。
訪英前,習近平接受英國權威媒體路透社的專訪,通過7000多字的答問長文,坦誠回答英國民眾乃至國際社會關切的問題。當天習近平在議會的演講延續了這一風格。
「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演講中,習近平對中英關係如是定位。他還引述雙方關係發展中創造的諸多「第一」予以佐證,如,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也是率先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歐盟國家;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
評論指出,英國外交政策更貼近現實,這些實例更具說服力,更能讓英國的政治精英們感受到「中英關係前所未有的熱度」。
「中英關係發展的源泉來自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誼。」習近平還提到二戰中兩國民眾攜手抗擊法西斯的事例,提及雙方在抗擊伊波拉病毒中的感人事跡等,以普通人的故事,觸及心靈。
專家認為,習近平藉此表明除政府合作之外,兩國人民也是推動中英關係的力量來源,也正是得益於無數中英友好人士的辛勤付出,中英關係才能跨越重洋、發揚光大。
時下,中英雙方正致力於開啟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面臨新的重要發展機遇。
「智者創造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演講中,習近平借用培根的名言,呼籲雙方抓住歷史機遇,並直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在黃金時代,中英應如何把握機遇,早有觀察指出,雙方必須進一步提升關係的含金量,拓展合作的廣度、深度。而中英間理解之路鋪得越寬,雙方才能架設更多的合作之橋。
英國首相卡梅倫、議會上下兩院議員、王室代表以及政府內閣成員、政府官員和議會官員等500多人聽了習近平的演講。評論認為,當天的演講可謂是來自中國的最權威聲音去影響著英國最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拓寬了中英理解之路。
習近平的演講引起英國議員們的熱議。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布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曾聽過不少國家領導人演講,習主席講話是最有思想性、最特殊的之一。議員亞當·阿夫裡耶則對中國媒體表示,習近平強調了中英歷史紐帶,以及兩國在世界貿易和發展中的機遇。這個講話正是他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