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樹為鄰作文
2024-12-08 05:12:09
導語: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總稱,有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樹木主要是種子植物,蕨類植物中只有樹蕨為樹木,中國約有8000種樹木。分為榕樹;楊樹;柳樹;柏樹等。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與樹為鄰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與樹為鄰
詩人海子的理想生活是「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海給人以磅礴的氣勢和無盡的遐想。我更喜歡與樹為鄰,享受安寧。
與樹為鄰,學習一棵樹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的偉岸。天地悠悠,光陰荏苒。在世間的繁雜中人們變得膽怯起來,更有甚者作繭自縛也不願意為於己無關的事勞累勞神。樹卻不是如此,它像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用沉默抵擋風沙般的流言蜚語,暴風驟雨般的阿諛奉迎。
樹站在原地,站成一種風景,站成一種姿態,站成一個不滅的神話。那些畏畏縮縮的態度和損人利己的想法在樹的偉岸面前是那麼不堪一擊,如飄零的一葉。
與樹為鄰,學習一棵樹堅忍不拔的耐力。狂風肆虐,風雨交切。小草搖曳了,蟲鳥隱匿了,人們躲起來了,只有樹,依舊屹立不動。用偉岸的身軀抵擋所有苦難,心中寫滿了對光明和未來的期望。因為信念和希望,我們看到一棵樹,即便倒下,它依然筆挺。
與樹為鄰,學習一種向上的力量。我們不能因為一棵樹今天的參天聳立而忘卻它昨日的幼小,每一棵樹苗的內心裡一定滿溢著向上的力量。著向上的力量成了他們活著的目標和證據。活一天就要活出精彩,活出一種姿態,不斷的貼近陽光和創造一種新的高度。
於是我們看到在炎炎夏日中給予涼爽,在寒冷中給予溫暖的樹時時刻刻都選擇沉默不語卻不忘行動。當一種向上的力量提升到精神的高度時,這種力量便超越了其本身。
春的爛漫屬於花朵,夏的熱情屬於蟲鳥,秋的收穫屬於谷穗,冬的深沉屬於冰封。樹與世無爭,用一樣的態度穿越了春夏秋冬。樹給四季添色,卻不爭豔。那奪目的顏色和熱情的讚美不屬於樹。對樹的讚美大多亦沉默寡言,猶如樹本身的性格。於是,有樹的地方就有依靠,有樹的地方就有港灣,有樹的地方就有信念。甚至一棵樹就是一種依靠,一種溫暖,一種信念。我們卻要用長長的一生去讀懂一棵樹的全部。
篇二:與樹為鄰
我的居所三面環樹,南面的那片林子離我最近,僅一牆之隔,就在窗外。我住二樓,正好與樹梢一樣的高度,所以樹林裡的春花秋實,風吹草動,盡收眼底。
春天,那種耀眼的新綠,無邊無際;夏天,那種濃濃的墨綠,蔚為壯觀;秋天,那種深沉的枯黃,憂傷滿懷;冬天,滿樹銀花,冷峻凝鍊。
人到中年,睡眠已經很輕了,每天凌晨四點,窗外的鳥鳴就把我吵醒了,我也沒有晨練的習慣,就閉著眼,躺在被窩裡聆聽鳥兒的鳴叫:有麻雀吵架,有喜鵲開會,喳喳喳叫得甚是熱鬧。在老家,一大早喜鵲登上枝頭叫個不停,母親就說有客人要來,要麼就是喜事臨門,小時特別希望喜鵲在我家的樹枝上叫,客人來,母親就會吃比較好的飯食,我就可以解一頓饞。經過多次驗證,好象還真有這樣的感應,喜鵲一大早登上枝頭叫個不停,十有八九客人真的來了。放學後一推木板大門,吱呀一聲,見院子裡打著一輛自行車,一股油炸黃米糕的香味瀰漫在陽光明亮的院子裡,一定是我的七大姑姑或八大舅舅來了,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從小喜鵲是和改善夥食聯繫在一起的,我從小喜歡喜鵲。
現在,我住的這裡,樹多喜鵲也多,早上叫,黃昏也叫,我家向來客人稀少,無論喜鵲怎麼叫,並不能應驗客人要來。喜鵲每天叫,也並不能應驗我每天都有好事來臨。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喜歡這種祥和而又不乏活潑可愛的鳥,它和鴿子一樣的善良,但比鴿子多了一些熱情、喜悅。
鳥語聽得多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鳥語都很婉轉,有的悅耳動聽,有的粗喉嚨大嗓門的。悅耳細膩而情真意切的,一定是情侶在唱歌,它們在樹枝間跳躍勾逗,以自己最美的一面吸引異性。粗喉嚨大嗓門的,好象父親在呼叫孩子回家,或者呵斥犯錯的孩子。那種平和的咕咕咕咕的叫聲,是布穀鳥在一邊幹活一邊嘮叨,象一位慈祥的媽媽,打理家裡的雜活。或者一位臨產的母親在歌唱生兒育女的喜悅。
那種篤篤篤的聲音一定是啄木鳥的聲音,比鼓點還密集。還有更多的鳥我根本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也描述不成它們的聲音,能夠展示鳥兒聲音的,最好是音樂吧,音樂具有摹擬聲音無可替代的權威性。
鳥兒中的精靈就是百靈了,本地人叫白靈子,跳躍的速度比麻雀快好多,飛翔的速度也很快,長得黑白分明,體態輕巧,叫聲清脆悅耳,它一定是雌鳥中的佼佼者,它應該也有公鳥吧?我經常聯想,那些歌星大概就是這種鳥轉世的化身。要不,為什麼那麼漂亮又那麼會唱呢?
與樹為鄰,就與鳥結下了不解之緣,與鳥為鄰,就對自由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在自由的遐想中,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隻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