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四青年節的主題班會教案
2024-12-19 03:24:09
通過五四青年節主題班會使本班同學深入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牢記五四精神。下面是語文迷網為大家提供的主題班會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四青年節的主題班會【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活動,讓學生了解「五四運動」這一歷史事件,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讓學生立足現實,激發他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熱情。
2、通過主題班會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材料、歌曲、五四事跡文本材料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道五月的天空為什麼這樣藍?你可知道五月的鮮花為什麼這般紅?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還記得92年前那悲壯的一幕,五四運動看,1919年五月四日,在古都北平爆發了一場反帝愛國的青年運動,奏起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它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劇浪,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解開了新的篇章。(多媒體顯示,主持人介紹文字信息)
二、回顧歷史
觀看視頻體會五四精神,共同回顧那開天闢地的歷史變革。
三、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中的這句話闡釋著真理。天體運行,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古人以天道為榜樣,激勵著自己自強不息。古往今來,多少學子為追求真理,實現理想而懸梁刺股,苦苦探求;多少英雄豪傑為抵禦外辱,保衛國家而不惜拋頭顱,撒熱血;多少仁人志士為百姓利益,人民幸福而孜孜追求,奮鬥不已……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受到的正是這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激勵。也正是這種精神,才使偉大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才使燦爛的中華文明延續至今。
自強是歷史上仁人志士的共同特點。
正是自強,才有了孟子平治天下,捨我其誰的豪邁;
才有了司馬遷含垢忍辱,「發奮著書」的堅忍;
才有了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雄心;
才有了嶽飛的「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愛國激情……
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長途之上,在人生的曲折坎坷之中,在保衛國家免遭外敵入侵的危難時刻,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強不息的誓言,書寫著大大的「人」字。
四、感動你我他:
陸夢蝶,女,40歲,綜合二級殘疾,現居住於永寧縣勝利鄉陸坊村八隊父母家。她於1989年畢業於勝利中學,18歲考入了天津科技大學學習,在初中和高中及大學學習期間,多次患病,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堅持完成了所有學業,1999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身上,她被診斷為紅斑狼瘡股骨頭壞死,在做了幾次大手術後,由於工作受寒,最終病癱、失業。但是她並沒有被這一切痛苦所擊倒,而是勇敢的站起來坦然面對。她開始了自己的寫作歷程,從2003年至今,她的作品多次發表在各類刊物上,並受到了寧夏多家新聞媒體的關注,在陸坊村居住期間,她開辦了服務於農民的「田野書舍」,向周邊的農民朋友們借閱各類書籍報刊,熱愛生活的她還把對大自然的美好嚮往及對生活的熱愛通過精美的剪紙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2006年,她的自傳《夢隨陸夢蝶》出版。15歲時患上了化膿性關節炎,她一邊與病痛抗爭一邊認真學習,最終成為班上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女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陸夢蝶的病情不斷加重,最後導致左眼失明、身體癱瘓,在此期間陸夢蝶又經歷了離婚和失業的雙重打擊。在家人和親友的幫助下,陸夢蝶拿起雙拐頑強地從病床上站了起來,她不但天天堅持讀書寫作,還找來沙棗核、玻璃珠等精心設計縫製出各種時裝,還在村裡辦了一個圖書室。說起自己的作品展陸夢蝶告訴記者,她戰勝病魔除了親人朋友的關心幫助外,最重要的還是依靠書籍的力量,她想通過辦展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學文化、求進步,發展鄉村的文化事業。
身殘志堅的故事都十分動人,請大家來談談感想。
五、青春,你我需要行動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梁啓超《少年中國說》
五四精神是一種進取的精神。回首昨日,歷史被青春改寫著,眼看今朝,改革湧動著青春,展望明天,青春是前行的旗幟。古往今來,放逐的屈原,乃賦《離騷》;失明的左丘,厥有《國語》;跛腳的孫臏,修列《兵法》;「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為中華之崛起」的周總理……從來都不曾低過頭,彎過腰,進取的精神是他們永恆的支柱。作為學生,我們也要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要有銳不可當的進取精神,這樣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
我們終將會坦然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會向夢想發起衝擊!
我們會積蓄全部的力量去迎接挑戰!我們要立志當永遠的愛國青年,而不僅僅在五月!(多媒體顯示)
通過學習,你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樣的計劃?跟小組其他人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師總結:
我們紀念「五四」這個日子,不僅是回顧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從歷史事件中得到啟發和教育。「五四」運動昭示我們的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自強。「自強」是個永恆的主題,又是發展的概念,歷史已經對我們提出了要求。如果說我們將是第五代的話,那麼,我們應該思考能為祖國做些什麼?
五四青年節的主題班會【篇2】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班會,今天正好是五四青年節,於是就給孩子們講一講節日的來歷,及了解了歷史,又增添了愛國主義情懷。
一、五四青年節的來歷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日。
二、背景
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準備籤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三、發生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遊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籲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這一運動得到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或示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並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青年節的確定
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講到這裡,本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這些與歷史有關的「故事」,可是,事實上孩子真的能夠理解什麼叫「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什麼叫「侵略」。
我想,從小磨練個人意志、培養毅力、勇氣、責任心及進取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