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作文800字:從《小兵張嘎》看少年抗日戰爭
2024-12-22 04:36:08
戰爭,奪取了無數人寶貴的生命,在殘垣斷壁某一個角落,傳來一聲稚嫩的幽咽。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材料:
【作文一】
在抗戰的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電視劇《小兵張嘎》。我不懂得電視劇的拍攝技巧,使我深深感動的是小兵嘎子與他那些小夥伴和八路軍戰士的英雄形象,在我胸中激蕩的是民族的浩然正氣。
《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保定東南50公裡處的白洋澱。
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的時候,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到盛夏,又「蒲綠荷紅」,「岸柳如煙」;若逢金秋,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季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澱內溝壕縱橫相連,蘆蕩、荷塘、漁村星羅棋布。疊疊荷塘、浩浩蘆蕩,美麗的白洋澱啊,千百年來,都是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樂園。
是誰破壞了安寧的生活?是東洋的豺狼闖進了我們的家園!日本鬼子的鐵蹄踐踏了華夏大地,把我們美好的家園變成了血淋淋的屠宰場,燒殺擄掠,我們的母親在哭泣,在流血……
大地在顫抖,天空在燃燒。原本是頑皮天真,直率可愛的嘎子,因為國恨家仇,成為了抗日的戰士,八路軍的小兵。是誰剝奪了孩子們的童年和歡樂?是日本鬼子的東洋刀,架到了他們稚嫩的頸項。
一曲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廣袤的中華大地,英勇的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拿起刀槍,與侵略者展開了一場艱苦頑強的戰爭。
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半殖民地的封建祖國,是這樣的貧窮落後,由於歷代統的荒淫、無能、腐敗、軟弱,泱泱大國成了世界列強們瓜分的魚肉,人民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掙扎。與侵略者精良武器對抗的是愛國軍人和革命武裝手裡落後的裝備與人民手裡的長矛大刀。這又是一場正義的戰爭。面對著殘暴的蹂躪,我們進行的是保衛家園,捍衛國土,不做亡國奴的戰爭。
在《小兵張嘎》的電視劇裡,我們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兇殘,在他們的槍口下,我們無辜的百姓屍橫遍地;在他們的清剿下,我們無數的鄉村被燒毀,無數的母親、姐妹被姦淫。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英勇頑強,無數像嘎子奶奶一樣的革命群眾,為了保護八路軍,倒在了鬼子的屠刀和槍口之下,無數象劉燕一樣的八路軍戰士,在鬼子的嚴刑逼供下,寧死不屈,不惜犧牲全家人的性命,也不肯說出八路軍的機密。
最讓我們揚眉吐氣的是,嘎子他們與鬼子、漢奸之間的一次次鬥爭和戰鬥。他們勇敢機智,在鬼子佔領的地區,與敵人周旋,破壞敵人的清剿,保護老百姓,打擊和消滅敵人。讓日本鬼子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浩瀚的白洋澱終於成了侵略者的葬身之地。
六十年的槍炮聲已經消失,美麗的白洋澱也似乎沒有了戰場的痕跡。可是,嘎子與八路軍英勇戰鬥的身影,至今還活躍在我們的眼前,日本鬼子的殘暴還銘刻在每一個愛國者的心底,永遠永遠也不會忘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離我們遠去,戰爭的威脅與地球上局部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頭頂。
動刀槍的戰鬥沒有劃上休止符,經濟資源的爭奪更趨於白熱。中國,將如何?我們,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又將如何呢?
【作文二】
《小兵張嘎》這本書是1958年創作完成的,1961年底發表,這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革命戰爭題材的兒童文學佳作,講述的是一個出生在冀中平原的十三歲少年英勇抗日的故事,作品中流淌著激昂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旋律。在閱讀它的過程中,我相信小讀者們不僅會被字裡行間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兒童情趣,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和緊張激烈的戰鬥生活所深深吸引,更重要的是會覺得找到了一個終生難忘的親密夥伴——他就是書中的小主人公張嘎。
嘎子以他特有的個性魅力為我們這些小讀者所真心喜愛,成了一代一代的讀者仰慕的少年英雄和偶像,也成了兒童文學人物畫廊中一個經久不衰的形象。首先,我們來看看作家是如何塑造出這個一人物的。
作家在淡到自己的創作這部作品的,曾經總結出一點:從生活出發的人物出發,並堅持奉為「正路」。作家本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當時只有十三歲本就是一個「小鬼」,也結識了很多同輩的「小鬼」。他與他們一起在抗日的烽火中摸爬滾打了六七年,不僅對戰爭有著親身的體驗,而且還耳聞目睹了許多「小鬼」的英雄事跡。這一切,為他創作《小兵張嘎》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
其次,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濃鬱的時代氣息,濃重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兒童情趣,以及作家的棵向善追美的浪漫童心。
《小兵張嘎》所描寫的本是一個刀光閃爍,彈雨呼嘯、炮聲怒吼的嚴酷時代,便是作家熟知兒童的心理,深知他們的興趣所在,同時更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儘量給他們帶去一些美的感受,讓我在感受和體驗那意味著流血和死亡的戰爭歲月時,心中留下的不是畏懼而是神往,不是恐懼而是欣喜。好了,再多的我也不說了。總之,在新中國表現革命戰爭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徐光耀的《小兵張嘎》這部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以其極具感染性的獨特藝術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小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