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辛亥革命的那段輝煌
2024-12-22 10:54:09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辛亥革命的作文,希望你喜歡!
辛亥革命的那段輝煌
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那些輝煌的歷史事件和英雄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得數不清,其中辛亥革命的那段輝煌,是一場前無古人的革命,無數英勇無畏的革命先烈們不畏艱辛、頑強勇敢的拼搏,前赴後繼的鑄就了那辛亥首義的輝煌,用生命照亮中國人民心中前進的方向,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上了濃重、輝煌的一筆。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和大家一起重溫辛亥革命那段歷史,讀小區裡的一些畫報,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紅樓,觀看革命紀錄片《辛亥革命》等。當我如此近距離的感知辛亥革命的那段光榮而艱辛的歲月,了解到了那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跡,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熱血沸騰,特別是秋瑾、徐錫麟、鄒容等人的英雄故事,他們的不屈不撓、死而後已的精神,深深的憾動了我。
英勇的徐錫麟,多麼勇敢啊,可謂舍小義而取大義。他在官府假裝為朝廷效力,安徽巡撫恩銘非常欣賞他,三個月就提拔他一次,半年就提拔他兩次,對他有知遇之恩。可是,為了安徽的革命起義,在徐錫麟等仁人志士密謀的士官畢業典禮上,徐錫麟帶頭起事,用短槍擊斃了他的「恩人」,儘管安徽巡撫恩銘對他有恩,並許諾他高管厚祿,但徐錫麟為了起義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還是殺了他,是何等的無私啊!後來,由於他們人少,彈藥不足最終起義失敗,陳伯平戰死,徐錫麟、馬漢宗被捕。當晚,徐錫麟被殺,臨刑前,他神色自若的說:「功名富貴,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雖然起義失敗,但是他們的輝煌永存!
秋瑾就義已經一百多年了,世事滄桑,當今中國已不再是血與火的革命鬥爭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時代意義。
百年前舊中國,封建禮教思想的黑暗統治是那樣頑固。秋瑾作為一個弱女子,敢於如此衝破思想牢籠,打碎封建精神枷鎖,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張共和,堅持男女平等。她面對腐朽沒落的社會,滿腔熱血,一身正氣,而且為了祖國獨立富強,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用鮮血來喚醒民眾,喚醒中國。在被清朝政府抓到後,臨刑前,她懷著滿腔熱血,悲憤地說:「同樣的流血,同樣的奉獻,同樣的犧牲,我用生命喚醒世人,我用生命去反抗這腐朽、沒落的時代,所以一切真正的革命者,他們是堅強的,他們會笑著面對死亡,我要推翻腐朽的滿清政府,我要推翻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並寫下如此壯烈的絕命詩篇: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
悲祖國之陸沉誰挽,
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
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
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乾淨土。
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
既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她的壯舉像遍布中國大地的熊熊燃燒的革命之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中國民眾的光明前程。所以,她笑對死亡!
正是像徐錫麟、秋瑾這樣的革命志士們前赴後繼,為中國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種,到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帶領著這樣的中國同盟會在武漢打響了第一槍,其他各地區也響應革命的浪潮,推翻清朝了那個腐朽,墮落的封建滿清政府,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把那「燃燒自己、鑄就輝煌、點亮他人」的精神代代相傳,不斷激發我們艱苦奮鬥、勤奮自強!
辛亥革命的那段輝煌
辛亥革命是我們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變化,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帝國的封建主義,而被稱為「中華民國之父」的孫中山就是這次戰役的重要人物。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原名孫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的時候曾用名中山樵,孫中山之名便由此而來。他誕生於1866年11月12日,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沒有鞋穿,沒有飯吃。童年時代的艱苦生活使孫中山對農民的悲慘遭遇感觸很深,也使他萌發了自由、和平、博愛的思想。小時侯看到姐姐纏小腳的痛苦,開始產生了對社會制度的懷疑和不滿,也漸漸認識到封建社會的沒落和腐朽;青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戰鬥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1911年10月10日晚7點左右,金兆龍、熊秉坤的第一槍揭開了武昌起義的序幕。起義發動以之後熊秉坤等率眾直奔楚望臺軍械局,把守軍械局的工程營士兵頓時紛紛加入到起義隊伍,起義士兵的戰鬥力和信心越發得到加強。經過一夜的戰鬥,到11日拂曉,武昌早就被革命軍全部佔領了。11日晚和12日早,漢口和漢陽新軍也發動了起義。武漢三鎮全部為革命軍所佔領。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湖南、陝西、山西、江西、上海等10多個省市一個接一個的發起起義,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清王朝在各地迅速瓦解。因為1911年是舊曆辛亥年,所以這次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
在武昌起義前的黃花崗起義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同樣驚心動魄。1911年初,孫中山親自去歐美各國華僑中募集起義經費,購買武器。黃興組織了一支800人的敢死隊,做為黃花崗起義的中堅力量,並在廣州設立了40處秘密機關。4月27日下午5點30分,黃興在廣州小東營起義指揮部召集軍隊,做好起義部署,然後率130餘人直撲兩廣總督衙門。起義軍一把火燒了總督衙門。敢死隊衝出後與清軍大隊人馬相遇,展開了激烈的戰爭關於辛亥革命的歷史作文關於辛亥革命的歷史作文。黃興右手
負傷斷了兩根手指,仍舊堅持指揮戰鬥,用左手打槍。喻培倫胸前掛著滿滿的一筐炸彈邊衝鋒,邊投彈,所向披靡。許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經過一晝夜的戰鬥,起義隊伍傷亡慘重,被迫退出戰鬥,起義失敗了。這次戰鬥中,革命黨人共犧牲100多人,收斂到屍體72具,合葬在廣州黃花崗,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歷史,記住這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