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盤看華為的網際網路探索
2024-12-21 09:18:08
今年4月份,我曾經寫過一篇專欄文章《華為的網際網路探索》,到現在又過去了8個多月了,華為在網際網路領域的進展如何呢?
還拿那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數據銀行」(Dbank)為例,12月8日,這個已經被很多網友熟知的雲存儲產品正式更名為「華為網盤」,名正言順地用上了「華為」的名號。4月份的時候,Dbank的用戶數還只有400萬左右,如今已經增長到了2000萬,在國內網盤市場上僅次於115,排名第二。作為一名普通的網際網路用戶,我也試用過Dbank和115,感覺這兩家確實做得不錯,上傳和下載文件速度快,而且很穩定。
那麼,這幾年做網盤的公司也不少,從早期的聯想網盤、99盤、訊6、金山快盤、金山T盤,到如今的盛大網盤、新浪微盤、百度手機網盤、網易網盤、騰訊QQ硬碟,競爭對手不可謂不多,為什麼華為卻能夠脫穎而出呢?
網盤這個產品屬於入手容易,但是越做越難的產品。只需要買點網絡帶寬和存儲空間,任何公司甚至個人都可以做這個產品。但是,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作支撐,網盤的傳輸速度、穩定程度就會急劇下降,最終導致用戶的流失。由於有著20多年做運營商設備的技術積累,華為通過自己建設網絡和存儲空間,保證了用戶增長的同時使用體驗不下降,這也是華為網盤能夠發展起來的基礎保障。
當然,網際網路產品要成功,「能用」是基礎,「好用」是關鍵。為了這個「好用」,華為人也是絞盡了腦汁。針對很多用戶希望與別人分享資料的需求,華為推出了「外鏈」服務——其他用戶可以通過點擊連結下載資料。考慮到很多接收者並沒有註冊華為網盤,華為網盤設置了一個「加密外鏈」的功能,華為網盤的註冊用戶只需要將密碼通過簡訊等方式發給特定接收者,接收者不需要註冊而是通過輸入密碼就能夠下載網盤文件,非常的方便。這個功能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
做過網際網路的朋友都知道,在這個行業,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好的推廣渠道也是不行的。今年以來,華為網盤也是遍交朋友,與新浪微博和各大軟體下載網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渠道多了,產品口碑還不錯,用戶數自然也就放量。
由於網盤這種雲存儲產品涉及到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用戶對於大品牌的信賴度會高很多,這也是Dbank之所以更名為「華為網盤」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顯然,藉助華為這個金字招牌,用戶的信任度會大大增強。
網盤項目的階段性成功,也會堅定華為在網際網路運營領域繼續投入的決心。可以預見的是,雖然目前華為的一些網際網路運營項目如華為網盤、天天瀏覽器等仍然放在華為軟體產品線下面,將來遲早還是會獨立出來的,因為網際網路運營和軟體產品的差別其實還是挺大的,邏輯思路都不一樣。
我跟一些做網際網路的華為人有過交流,這些朋友很多原來也是做電信運營商的,談起這幾年自己的轉變也是感觸頗深。他們覺得,電信運營和網際網路運營有很多的不同點:
1. 電信市場是貴族俱樂部,只有幾家有限的玩家,勢力範圍已經基本劃定。網際網路市場則是西部蠻荒之地,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進來跑馬圈地,沒有明顯的圍牆,當然最後誰真正能夠佔到地盤,還是要靠實力。
2. 電信市場是大客戶市場,要滿足一家用戶各種各樣的需求,為了某個大客戶,它提出的大部分需求華為都必須滿足。網際網路市場則是消費者市場,你面對的用戶數量太大,你必須捨得放棄,只需要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一位做網際網路的華為人由衷地感慨,剛開始做網際網路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主意多得不得了,到現在才做到了對小眾需求say no。例如,當一些競爭對手推出將基礎存儲空間升級到15G的時候,華為卻仍然堅持5G不變,因為它發現實際上99%的用戶都用不完5G的存儲空間。
3. 電信市場是穩定的,基本可預測的。由於電信行業的技術變化不是那麼快,客戶數量也不多,華為的各條營銷和產品線都已經習慣於將計劃做到了5年後。而到了網際網路市場,別說預測5年,就連2年後會發生什麼都很難預測,基本上只能堅持隨機應變。不過,讓這些做網際網路的華為人感到為難的是,他們的領導仍然要求他們提交5年的發展計劃。
由此可見,即使是對於華為這種有著強大技術能力的公司來說,做網際網路運營同樣是個巨大的挑戰;這裡的關鍵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觀念和運營模式的轉變。
我建議華為如果希望將網際網路運營作為新的戰略增長點,就應該儘快將網際網路運營業務完全獨立出去,多招一些電信行業之外的「網際網路瘋子」來掌管具體的項目。只有這樣,相對弱小的網際網路業務才不會淹沒在華為那300多億美元的硬體和軟體業務當中,從而獲得足夠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幾年內華為的網際網路業務會做成什麼樣子?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簡介:冀勇慶曾任《IT經理世界》主筆,網易科技名博,長期關注IT和通信行業動向,著有《華為的世界》、《狼戰》。現為網易科技專欄之「診斷IT企業」專欄獨家供稿,與大家分享他眼中的各個IT企業,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到所關注企業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