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與INTEL 雙處理器工作站優異碰撞!
2024-12-25 22:14:08
處理器的技術飛躍
從 2004 年的處理器 64bit 技術的流行,到 2005 年的雙核處理器技術的出現, 無論是 AMD 還是 Intel 、無論是 CPU 還是嵌入式處理器都在迅猛的發展。也許 對於用電腦只是為了一般辦公、文檔處理的用戶來說,會認為現在計算能力已經過剩了。實際上,對企業 IT 主管來說,企業總是面臨著計算能力不足的壓力;而圖形工作站似乎總是介於普通電腦應用和大型伺服器系統應用之間,其實不然,圖形工作站對系統各部分的平衡和操作效率的要求比伺服器應用更廣泛,更迫切。
在傳統處理器中分支預測單元、 Cache 的容量的增加這些原有性能提升方式已經遇到了瓶頸,於是雙內核技術儼然就成了簡便易行的提升性能手段。無論是 CPU 還是 GPU, 甚至內存,未來是多核的天下!
處理器在圖形製作上的突出貢獻
圖形工作站系統對硬體系統各個部件的應用效率要普遍高於伺服器應用!例如,對於體積龐大圖形來說我們就需要巨大的磁碟存儲系統和內存系統,對於無窮數量的多邊型和光影的處理,我們需要強大的圖形運算核心,對於更好的圖像的體現,我們需要處理器的渲染,所有的這些都需要處理起來協調和運算,所以說處理器在圖形製作上擁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目前幾乎所有我們使用的或者見過的圖形製作軟體都支持多處理器計算,這不光是區別專業和非專業應用的界限,更是軟體運行效率提升的基石。
AMD 雙核 Opteron (皓龍)處理器深入探討
在雙核問題上,先邁出了關鍵一步的 AMD ,其全球先進款用於伺服器及工作站的雙核處理器承載的是 AMD 長期致力於以非常好的的技術為用戶帶來非常好的效益的思路 —— 因為雙核技術的最大優勢就是在保護用戶現有投資的基礎上,提供提升計算密度的擴展空間,並延長整個計算平臺的生命周期,這也是為什麼 AMD 會在雙核及多核技術上主動、而不是迫於市場壓力投入巨資進行研發的主要原因。
AMD Opteron (皓龍)處理器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添加第二個內核,兩個 CPU 內核使用相同的系統請求接口 SRI 、 HyperTransport 技術和內存控制器,兼容 90 納米單內核處理器所使用的 940 引腳接口,而不是僅僅將兩個完整的 CPU 封裝在一起連接到同一個前端總線上的做法。 AMD 的技術架構為實現雙核和多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AMD 直連架構(也就是通過超傳輸技術讓 CPU 內核直接跟外部 I/O 相連,不通過前端總線)和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使得每個內核都自己的高速緩存可資遣用,都有自己的專用車道直通 I/O ,沒有資源爭搶的問題,實現雙核和多核更容易。
AMD 雙核 Opteron (皓龍)(左)和英特爾奔騰至尊版(右)雙核架構示意圖
INTEL Irwindale 核心新 XEON--- 暫時的對策
Irwindale Xeon 處理器 採用了 90nm 製程,其時鐘頻率在 3.0 GHz 至 3.6 GHz 之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英特爾在這款 Xeon 處理器上設計有 2MB 的二級緩存,比 「 Nocona" 」核心的 Xeon 處理器多了 1MB 。 Irwindale 核心的 Xeon 處理器支持 SSE, SSE-2, SSE-3 ,採用了 Intel EM64T 技術,並且支持 Hyper-Threading 技,從這些技術特徵上我們不難看出,新核心 xeon 處理器暫時還是為了抵禦 AMD opteron 單核心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