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教你認識 DIY「伺服器」選購經驗
2024-12-22 22:35:08
隨著各種相關配件及技術的普及,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及個人用戶在DIY伺服器,這個市場目前很明顯地在成長,但其中也有很多模糊不清引發爭執的地方,其中比較多的有用戶指責JS組了臺PC當伺服器賣,有的是出了問題無法解決,耗費時間精力,有的是DIY的性能很差,進而誤會到伺服器不能DIY等等,這裡對這些問題稍做個解釋。
首先「伺服器」這個概念本身就很說不清楚,從應用上、從軟體來看,裝了伺服器軟體的硬體設備都可以稱伺服器,你要願意把老的586(甚至486)上裝個linux(或者WINNT),把它當成文件伺服器用,這也完全可以稱做「伺服器」。當然這樣的性能是不會好的,但多好的性能算是伺服器呢?這個沒辦法來量化,也沒有這個標準。
所以目前我們所說的伺服器比較多的是「概念」上的,性能比較好的能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高端電腦。但性能是不直觀的,所以如果弄個又長又大的機箱(機箱前面板還有鎖),樣子看上去酷酷的那種,即便裡面裝個普通的PC主板,恐怕也能唬倒一大片。
從業界的劃分來看,伺服器一般是分為RISC架構和IA架構,因為RISC架構的伺服器除了專業人士很少有人熟悉,目前也沒辦法來DIY,所以這裡也不討論。IA架構就是英特爾架構,其實AMD也有類似產品,所以現在也比較多把IA架構伺服器叫做PC伺服器。
既然是PC伺服器也就難免要和PC搞點混水了,硬體上無論從那方面都和PC有類似的地方,但還是有些地方可以用來區分一下。
首先是主板晶片組,晶片組廠家會把產品定義在伺服器還是PC,Intel就定義的很明確,比如I865PE是PC,E7320就是伺服器。而主板廠家也基本按照這個來定義產品,所以也就有了PC主板和伺服器主板,主板的業界龍頭老大華碩就分得很明確,比如P5P800(I865PE晶片組)是PC主板,NCLV-D(E7320晶片組)是伺服器主板,完全是2條產品線。對系統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主板,DIY伺服器,當然首先是要找一塊合適的「伺服器主板」。
第二是CPU,其實主板定了基本上CPU也就定了,目前來看PC伺服器主要用的是Intel的P4或者XEON。AMD也有,總體量還和Intel有差距,但OPTERON的出色表現可能給Intel帶來不小的壓力。所以如果用了賽揚或者閃龍來做伺服器CPU,這個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第三是內存,內存一般分為普通內存(也就是普通PC內存),ECC內存和Registered ECC內存,後兩種是伺服器專用的內存,價格比普通內存要高出一些。尤其是Registered ECC,基本上高端的伺服器只能用這種內存,上其他的會點不亮。ECC內存和普通內存差別不大,基本上大多高檔點的PC主板都會支持ECC內存(但絕對不支持Registered ECC),普通家用沒有必要用ECC內存,這對穩定性有好處但對性能沒有什麼提高。伺服器最好是配ECC或者Registered ECC內存。
第四是硬碟,在SATA之前,伺服器硬碟也就是SCSI硬碟,確實SCSI硬碟表現非常出色,即便是普通家用也可以感覺出來,你用普通IDE硬碟,不管CPU內存多高端,同時運行十幾個程序一樣會死機或者硬碟狂響反應極慢,但用SCSI硬碟就很可能沒事,至少可以多撐幾個窗口再死。所以高端伺服器只會用SCSI硬碟,現在SATA硬碟和IDE的差價也就在100塊左右了,應該是沒有再用IDE硬碟的必要了。比如現在華碩主流的伺服器主板都帶至少2個SATA接口,可以做RAID0,1,有些甚至可以上到6個SATA硬碟,做2組RAID,而且今年還會有SATAII,SATA RAID5新技術面世,相信無論在中低端還是中高端,今年SATA硬碟都將大展拳腳,應該沒有必要再用IDE硬碟來DIY伺服器了。而且新的主板IDE接口降減為1個,即最多只支持2個IDE設備,很明顯是只保留給光碟機或刻錄機了。
第五是擴展槽,有無PCI-X插槽或者PCI-E插槽也是非常重要,伺服器如果要外接卡類設備,當然希望是能有高速的接口界面,32位的PCI通常是不能滿足需求的,而目前的PC主板基本沒有提供PCI-X或者PCI-E插槽的(PCI-E顯卡插槽除外)。當然如果沒有外接設備的需求這點可以不看重,但一般伺服器主板都會帶至少1個PCI-X插槽。
第六是電源,雙路CPU的電源規格是SSI,和ATX有比較多的不同,接口上SSI是24針+8針,ATX是20針+4針。SSI是伺服器電源的標準,能提供更大的功率,DIY市場能看到的最大的記得是800W,常見的是400W,450W,500W等。即便是在同等功率下,SSI標準的電源也能輸出品質更高的電流。而且SSI能提供冗餘功能。電源真的很重要,差的電源非但影響系統性能,甚至對人體健康都有害哦。大廠出的伺服器主板對電源通常也會有要求,比如華碩的NCCH-DL,支持2顆Nocona CPU,考慮到Nocona對電源要求高,所以NCCH-DL如果外接電源品質低於一定標準,就會點不亮,並非是主板質量問題,而是設計時候考慮到低於400W會明顯影響到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其勉強上,不如事先設定好標準,以免到時系統不穩損失數據(數據無價啊)就划不來了,這也一定程度上避免JS以次衝好欺騙用戶了。
第七是機箱,如果是DIY 機架式1U 的伺服器,因為散熱的問題機箱就顯得非常重要,質量差的機箱甚至會讓明明好的主板點不亮。筆者就遇到好幾次裝進機箱之前一點也沒問題的主板,裝進機箱就是死活不亮,拿出來還是好的,更換了品質更好的機箱就沒問題了。塔式的雖不如機架那麼講究,但選個用料紮實的總沒錯。好在機箱還是比較直觀,用買西瓜的方法掂掂分量,看看成色,敲敲外殼聽聽動靜,外行也能看出點門道的來的。
按照這幾點來做DIY伺服器方案,又選購了大廠的產品又幸運的遇到一個不太J的JS,品質、性能應該說是很接近品牌伺服器了,而且一般伺服器配件包括主板、CPU、內存等,Failrate(不良率)一般都很低,大部分都是軟體上的問題或者安裝不當,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有「伺服器不能DIY」這樣的概念。
最後總結一下,DIY伺服器需要注意的是晶片組是為伺服器設計的,CPU不能是低端家用的,內存是ECC或者Registered ECC,硬碟是SCSI或者SATA的,有PCI-X或者PCI-E插槽,機箱電源品質良好這幾點。當然未必要全部滿足,比如875P晶片組Intel沒有定義為伺服器專用,是用於高端PC的,但作為入門級伺服器實際表現良好,華碩用875P晶片組獨家設計的雙路XEON主板PC-DL表現更是只逼專業的E7505產品。IDE硬碟雖然速度不快,但可以在較低的價格做到大容量,如果單一用作數據備份也是性價比高的方案。
這以上7點未必要全部滿足,但如果有JS給你一個DIY伺服器的方案以上一條都不滿足,並且在你連問三句,你肯定嗎?你確定嗎?你不改了嗎?仍然面不改色的話,那麼恭喜你,這真是個夠奸的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