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李煜
2024-12-01 19:20:09
從四年級接班開始起,每學期我都會帶領學生進行專題詩詞誦讀,李白、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的名詩名詞,我們都快樂誦讀過,並大張旗鼓的開過詩詞會。詞會上,孩子們或吟或唱或表演,很是開心。而今學生六年級,時不時的月考,為了有個還能過得去的成績,我們誦讀的步伐不得不放慢。儘管如此,考慮再三,我還是精心挑選了14首李煜的詞,準備帶領大家誦讀——原因很簡單,我要孩子們感受「千古詞帝」的名不虛傳!
昨晚作業的一項就是:有條件的同學收集一下李煜的資料。當時,我就聽有孩子問李煜是誰呀,瞧,很有誦讀的必要吧。
今兒上課伊始,我就直奔主題:「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收集的資料?」
松煬高高舉起手,這個孩子平時的語文學習不太積極,但是他個人對歷史很感興趣,在我們的《讀歷史,學成語》活動中,他表現很出色,第一個發言的機會就給他吧。
「李煜是南唐的一個皇帝,人們喊他李後主,」嗯,還不錯,松煬沒有對著資料讀,而是用自己的話來講述,雖有點結巴,但也能體會到他整合資料的用心,「他這個皇帝當的不好,讓趙匡胤給滅國了,不過因為他的詩句有名,也流芳百世了。」
話不多,但抓住了要點。當然關於李煜的資料可不止這些,焜嘉立刻站起來補充:「李煜,字重光,開始名叫從嘉,後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哦?這一點我還真沒查到這點資料,焜嘉有備而來,且能記住,很棒。「李煜開始在當皇帝的時候寫了很多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的豔詞,後來他當了俘虜,寫的詞反應他悲傷的生活,這時候的詞更好。」
帶著我對他的表揚,焜嘉坐下,弋涵站了起來:「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過真正讓他流芳千古的就是他寫的詞。」嗬,弋涵把資料中高度凝練的話完全背住,好!
接下來平貴、彥陽、亞鵬也都把自己的所了解到的資料,和大家分享,不過主要還是圍繞著他的生平、成就簡單陳述,為引起孩子們的重視,我接過話語:「李煜,我們記住兩個關鍵詞,」邊說我便板書,「『南唐後主』是他的身份,『千古詞帝』是對他藝術成就的高度讚譽,後世的人稱既稱他為『薄命君王,』又總是感嘆他為『絕代才人』。人們說他是難得一見的集成功與失敗為一體之人。」
·孩子們凝神傾聽,顯然為之驚嘆,我則繼續深入的介紹,「明末清初韻學家沈謙評價說『後主疏於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清初文學家餘懷說『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清朝詞人周之琦說『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臺灣著名作家柏楊說『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大家聽聽,『南面王』,『一字一珠』,『天籟』,『空前絕後』!多麼高的評價!」教室裡一片安靜,孩子們腰板挺直,肅然起敬。
「這樣高的評價他完全當得起。李煜流傳後世的詞作也就三十幾首,可是因此而產生的成語就有七八個:『春花秋月、春意闌珊、雕欄玉砌、不堪回首、沈腰潘鬢、玉樹瓊枝、牙籤萬軸』,人們實在是太喜歡他的詞作,就像百家講壇趙曉嵐教授所說,他的每一首詞都能榮登『時代流行金曲榜』。可是他也正是因為詞作太過感人而為此殞命。」
我聲音轉而低沉,「相傳七夕之夜,他命歌伎唱他新寫的詞作,因為詞作太過感人,於是大街小巷飄起了「雕欄玉砌應猶在」的歌聲,宋太宗知道後,大怒李煜的戀戀不忘『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便讓趙廷美——李煜的粉絲,帶去他賜予的毒酒一杯。李煜當場喝了下有牽機毒藥之酒,在痛苦抽搐中悽慘的死去。」
「啊,好可憐。」孩子們唏噓不已。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以說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沉溺酒色,即使在南唐風雨飄搖、國庫空虛之際,他仍不遺餘力地建寺尊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頗廢政事,讓江南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觀歷史大局,南唐滅亡那是早晚的事,我們如果對此感興趣,個人通過讀書燈渠道了解,我們今天的來了解李煜,主要是誦讀他的詞作,感受他詞帝的才華。請拿出我給大家印發的頁子,找到『李煜詞作選背』,先自由讀讀,明天我們就正式開始李煜詩詞之旅!」
「閒夢遠,南國正清秋……」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對春……」
孩子興趣盎然,走近李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