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元旦發生的事作文
2024-12-02 05:04:08
【第一篇】
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裡,「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曆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第二篇】
元旦節到了,我們班級舉辦一個聯歡會,老師讓每個同學都表演節目。
第一個是程鑫和謝淼表演的拳擊,拳擊還用腳,真搞不懂。第二個是張鑫等幾人表演的國學朗誦……都很成功,我想不起來表演什麼節目。突然陸苗要表演唱歌——《最炫民族風》,老師說會唱的同學到講臺上一起唱,我心裡暗想:當個配角也不錯,重在參與嘛。於是我跑上講臺和幾個同學合唱。在講臺上唱歌的時候,我看見我的同桌馬欣雨在為我鼓掌,並豎起大拇指,好像在鼓勵我。唱完後,我回到座位上,馬欣雨說:「黃功赫,我太佩服你了,我都不敢上去,你竟然敢上。」
這個元旦真是快樂,因為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當配角也是值得驕傲的。
【第三篇】
在星期六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們過了一個快樂的元旦節。
那一天,我們在宣城的影院裡舉行了一次元旦晚會。
我們在那裡表演了很多節目。第一個,是我們五一班的合唱隊。表演的歌曲是《陽光年華》,合唱隊的人表現都很不錯,只聽宮研報導「下面是張夢瑤演奏古箏曲。」
我們班的張夢瑤彈的古箏很好聽,只聽下面我們宣城市第六小學的同學們在下面談笑風生,上面的人還在跳舞,有的低年級學生還在舞臺上演話劇。後來,還有一位六年級女同學在吹笛子,這個名字叫《歡樂的小笛手》,我也會吹這首歌曲。
後來,我看了一個很幽默的笑話,無論什麼事都很好玩,最後一句把我給笑死了,真好玩!後來該我上場了,我吹得笛子曲《牧笛》惹來了大家很多的鼓掌聲。我很高興。
元旦晚會就在這歡聲笑語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