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大樹》讀後感
2024-04-18 17:01:05 2
《一顆大樹》讀後感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讀著書上的這篇文章---《一棵大樹》。讀完了,我不禁為文中的大樹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感動了。我捧著書,手指在上面敲擊,我感慨萬千。
這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從小生活在一起。小男孩常常抓住她的樹枝蕩鞦韆,爬她的身體去摘果子,摘她的樹葉,做成一個樹冠,裝成「森林之王」,玩累了就在樹的懷抱中酣睡。因此,小男孩很愛樹,樹也很愛他。
直到後來,小男孩長大了。他不常來玩了。樹一點點地孤獨起來。過了好久,男孩終於來了。他開口,說他要用錢買東西。善良的樹滿足了他。男孩走了。樹自己一個人悲傷著。男孩又來過幾次,但他每次都離不開一個「要」字。樹包容了。直到她變成了一個老樹墩。
讀到這兒,我不由地下了眼淚,因為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也是這樣無微不至的關心我、照顧我,她能委屈自己來滿足我的需要,她可以為我付出一切,還可以包容我的一些小脾氣。 記得那年夏天,天氣熱得出奇。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我坐在家裡,邊吹風扇邊扇扇子,嘴裡還含著冰棍,可還是覺得熱。我央求媽媽:「媽媽,咱買一臺空調吧!」媽媽為難地說:「今年什麼都漲了,還等著買東西呢!」我賭氣起來。「好吧!就買吧!」我聽了,一蹦三尺高:「好啊!那就買三臺!客廳一臺,你們一臺,我一臺!」「不,就買你的。」我愣住了,望著媽媽額頭上冒出的細細的汗珠,我慚愧的低下頭……。
我合上書,開始細細地想起來:大樹,媽媽,男孩,我………。
一顆大樹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棵大樹》的故事,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許許多多的圖片,讓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
《一棵大樹》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小男孩小時候經常在一棵大樹下玩耍,大樹很喜歡他,他也喜歡大樹,經常與大樹一塊嬉戲。小男孩幾乎每天都來到大樹下,跟大樹說心事,大樹每次都會耐心傾聽他,與他一同快樂,一起悲傷。一天,男孩又來到樹下,樹像以前那樣說:「孩子,爬到我的樹幹上,在樹枝上蕩鞦韆,吃果子,到我的樹陰下快快活活地玩吧!」「我長大了,不想再這麼玩了,」男孩說,「我需要錢,你能給我錢嗎?」樹說:「我沒錢。我只有樹葉和果子,你採些果子去賣吧,買到城裡去,就有錢了,這樣你會高興的。「男孩爬上去,採下果子,把果子拿走了。樹感到很幸福。此後男孩很久很久沒有來,樹感到悲傷了。終於有一天,那男孩又到樹下,他已經長大了。樹高興地顫抖起來,說:「孩子,爬到我的樹枝上來蕩鞦韆,快活快活。」「我忙得沒空玩這個,」男孩說,「我要成家立業,我要間屋子取暖。你能給我一間屋嗎?」「我沒有屋,」樹說,「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做間屋,這樣你會,滿意的。」於是,男孩砍下樹枝,背去造屋。樹感到很高興。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沒有來了。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樹下,樹還是那樣興奮,連話都說不出來。過了一會兒,樹輕輕地說:「來啊,玩啊!」「我很傷心,沒心思玩,」他說,「我想要條船遠遠地離開這兒,我就會快樂的。「男孩把樹幹砍下來,他真的做了條船,離開了這。
多麼好的一棵樹,無私奉獻,默默地為男孩付出,毫無怨言。想到這裡,我又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像文章中的大樹和孩子,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男孩自私、冷漠,不斷向大樹索取。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誰像大樹,誰像男孩呢?其實,爸爸媽媽像大樹,一直默默為孩子付出,從無怨言;而我們就像男孩,一直像爸爸媽媽索取。父母就像一片大森林,一直為我們遮風擋雨,而我們一直認為,只有爸爸媽媽給我們買新衣、買新布娃娃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人類是男孩,那誰又是我們的大樹呢?人類是男孩,那大自然就是大樹。森林每天都在釋放新鮮的空氣,但是我們人類又不停地砍伐樹木。現在的新鮮空氣越來越少,而二氧化碳卻越來越多。有科學家判斷,五十年後,地球上的日均溫可高達四十五度多。所以保護地球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更加愛護樹木。
大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但是我更希望人們可以愛護好森林,不再砍伐樹木。保護好大自然是我們的義務,因為保護自然,其實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