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車企的數據修養
2024-04-11 00:01:05 1
泡泡網資訊頻道4月24日 在一個講究「連接」的世界,拋卻那些技術盲,我想任何人都不會逃出數位化世界的魔咒。車聯網也並不例外。幾乎所有路上跑著的汽車都在時刻生產驚人的海量數據,你能想像得到嗎?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每秒產生約1G的數據,相當於每秒發送20萬封純文本電子郵件或用電腦上傳100張高清數碼相片。倘若能有效收集並利用每輛汽車卸載下的數據,一定十分有助於整個汽車行業未來打出的方向盤。
「黑盒子理論」之於汽車
關於大數據的探討,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藝術闡述了一個「黑盒子」理論,即大數據的推演過程中,一邊吸入大數據,經過黑盒子處理後,另一邊不斷流出答案。而為了獲得汽車上的答案,我們看到了傳統硬體大佬互相之間的角逐。
難道你認為Carplay問世的作用僅僅是把iPhone映射到車載中控屏幕上嗎,只是蘋果的一個輕量級APP?
每天,在路上數以萬計的車輛,每一輛車只要能產生一丁點有價值的數據,就可以從中發現一個嶄新的天地。僅拿汽車上的一個部件座椅舉例好了。日本一教授和團隊就通過在汽車座椅下面安裝360個壓力傳感器,從0-256數值範圍進行量化,用來測量人對椅子施加壓力的方式。這樣,人體屁股的特徵數據轉換為有用信息,辨別乘坐者的身份。這項技術可以作為汽車防盜系統安裝在汽車上,也可以在司機疲勞駕駛時發出警告或自動剎車。
當然,更長遠的想法是智慧城市理念的實現——交通信號燈、司機或許徹底「失業」,一套計算中心即可操作整個城市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方向……
順著這樣的思路,顯然,蘋果盯上車載系統也不僅僅滿足於將眼光停留在汽車中控、擴大iOS市場佔有率的層面,而是背後的大數據!通過抓取能耗、車輛損耗、行車軌跡等數據,卸載到雲端,將來憑此就可以把能源、交通、地圖等相關產業鏈一併打通。
一切心懷大數據夢的科技大佬們都嗅到了這塊商機,微軟近日也在Build大會上宣布將會以8.1系統為基礎開發車載系統Windows in the Car以形態表象下的大數據金礦來霸佔汽車行業。
百度報告所透露的「後花園秘密」
好吧,現階段我可能想遠了。尤其是對於汽車廠商和消費者而言,大數據其實最現實的價值可能在於提供什麼品牌與型號的車型是市場上最流行的,然後一方賣,一方買也有個依據。
百度數據研究中心近日提供了一組關於汽車行業的數據報告,幾個結論很有借鑑意義。
比如,從車型上看,緊湊型車和SUV是網民關注主力車型,2013年搜索關注度合計超50%;其中SUV以其更寬敞的空間及更強的性能,越來越受歡迎。
從汽車關注人群地域分布看,三四線城市用戶比例明顯較高。在大城市限購政策導致車市降溫的情況下,三四線市場以超乎汽車廠商的想像更值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依靠強大的搜尋引擎得出網民的真正口味——搜索最多的信息是汽車產品、品牌及價格,2013年產品安全、行業政策及新能源車的搜索指數增幅較大。
筆者之所以看重經搜尋引擎得出的統計報告,一方面緣於其接地氣,更重要的在於其與抽樣或隨機調查對比後,意味著能掌握更多的數據,快捷、成本低廉、並且更加無限接近準確。當年,谷歌也是通過用戶在網上的搜索記錄,對流感的預測與官方數據的相關性竟高達97%。
如此一來,汽車品牌主對於後花園的秘密的探索,有了更多的意義:
首先,海量數據中,汽車品牌主了解到的不再僅僅是正在實現消費車經濟的人群需求,更有那些還未被開拓,但是又有明確需求的消費市場。而大數據能夠幫助汽車人看到這些潛在市場人群的搜索路徑、習慣與汽車需求,作為市場營銷策略支持。
其次,大數據技術在海量需求優勢之外,更有分析和識別能力。這點對於汽車品牌商進行C2B的產品市場銷售十分有力。需求從用戶而來,到用戶而去。人們對於安全桌椅的需求、對於胎壓知識的搜索,以及電動汽車裡程的提問,都在給汽車品牌人以及產品經理更多產品需求信息。當這種過程成為閉環時,C2B也將形成。
從報告裡還可以看到,目前中國網民對於百度圖片、百度搜索網頁、百度知道和貼吧的依賴性極高,尤其圖片的流量佔有整個百度平臺的28%以上,百度搜索網頁跳轉為23%,而百度知道佔有了17%。目前百度搜索網頁上擁有兩大汽車品牌數字影響力,一方面時品牌專區展示,而另一方面則是百度與易車網的阿拉丁搜索合作,都為品牌主帶來更多數據人氣。
做好大數據,先忘掉數據!
既然車聯網大數據如此火,那麼為何還沒有「活」起來,一直像荒僻的「孤島」一樣停駐於雲端?
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即:對於汽車大數據及其潛力,目前還是說的多、做的少。這其中,有頂層設計的缺憾。今年「兩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的建議對於我國大數據現狀的描述可謂一針見血,「大數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主要是各地政府出臺了一些大數據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但國家層面上沒有制定切實有效的大數據戰略」;還有各方均想獨吞大數據「金礦」的野心,意圖獨自為戰。在蘋果、微軟打出與汽車廠商友好合作幌子之時,難道奔馳、法拉利、沃爾沃就沒有獨霸汽車行業大數據的野心麼?所以有人說,雙方註定是一次「背叛式的合作」。
除卻頂層設計的原因,究竟,該如何把汽車行業每個月真正有價值的GB級數據提取出來?其實目前最主要的不是考慮一味緊盯汽車的大數據,而是先忘掉數據,可行的做法是切實考慮下當今該如何真正將採集器們與存儲器們合二為一,達到整合後最大效率的問題。
數位技術能將世界70億個體的思想、信息或物品實現互通有無,但前提是在數據的整合上也必須實現橫向、縱向地互動或流淌。有想像空間的首先是汽車廠商之間的互動,汽車廠商之間要與競爭對手分享任何專有數據,強強做大資料庫,隨後應該加入一個類似谷歌、百度式的有雄厚搜尋引擎與雲端後臺的夥伴,實現數據的首度「跨界」,接下來的步驟則是將能源、交通、地圖等相關產業鏈一併打通,徹底助力汽車行業打出嶄新的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