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的演講稿
2024-04-13 12:04:05 1
同學們:
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翻開塵封了百年的1911年10月10日那一頁,我們仿佛聽到了武昌城頭的激烈槍聲,眼前似乎重現了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聚集在「振新中華」的旗幟下,為挽救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奔走呼號,前僕後繼,血灑街頭的壯烈情景。
一個世紀過去了,革命先賢們的業績熔鑄成了不朽的史詩,他們的抱負在後人的手中已經變成了現實。先賢們曾經生活和戰鬥的這塊土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首義功績彪炳千秋。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還因為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
「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偉大的辛亥革命發端於武昌首義,在中國歷史的進程中,武昌首義居功至偉。武昌首義的歷史功績留給荊楚兒女無上的光榮與驕傲,更饋贈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辛亥武昌首義精神,就是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辛亥武昌首義精神,就是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革命!革命!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辛亥武昌首義精神,就是不畏艱險,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辛亥武昌首義精神,就是一呼百應、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馬克思主義科學民族觀為指導,以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進步、共存共榮為奮鬥目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歷程中,由於黨的民族理論的科學性和黨的領導的正確性,各民族在共創中華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升華、提煉,給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內容,諸如長徵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新時期創業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特定時代、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新體現、新亮點,並成為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建設祖國的凝聚力量。
歲月更迭,滄桑巨變。昔日破敗落後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是新中國的建設者和繼承人。應該始終牢記先賢的教誨:「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中華民族精神深深紮根於中華大地豐厚的文化和歷史的沃土之中,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民族精神始終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在新的歷史時期,億萬人民是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踐主體,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繼承者、倡導者、發揚者、實踐者。對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充滿希望又充滿競爭的世紀,這種競爭,不僅表現在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也突出體現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強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來源於各民族的共同理想,來源於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廣泛吸收了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並蓄,海納百川,它既同我國傳統美德相承接,又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相統一。它以與時俱進為特徵,既反映了歷史上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也反映了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同學們,我們是怒放的鮮花、初升的太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強盛復興之責靠我們來擔當,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向我們的先輩立誓::為國而生、為國而學、甚至為國而死。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因為我們的心永遠屬於祖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