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適者生存」的作文三篇
2024-05-14 04:42:06 2
篇一: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題記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小調簡單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在大自然舞臺上的主旋律——適者生存。
大自然就好比一個宏大的競技臺,不斷地生物PK醞釀了環環相扣的生物之鏈。人類自以為是這個競技臺的「常勝將軍」,或是旁觀者的主席身份。實則不然,只要有生命,只要是自然是一份子,就會有不斷地競爭。小到一個細胞,大至整個自然。而人類只是其中渺小的一支隊伍。
恐龍原是自然界一支實力強盛的「鐵騎軍」,但面對天災人禍,缺乏創造力的它們只在短短的時間裡銷聲匿跡。自然界是殘酷的,不會抱守一堆白骨,而是繼續發展創造;自然界又是健忘的,「恐龍」這個名字會日漸沉淪,被新的物種替代,人類是自然創造的新物種。如今,可能人類在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當更大的滅頂之災降臨時,人類僅有的創造只是一堆破銅爛鐵。因此需要自衛自己的領域,就是不斷地科技創新,「強大」是沒有終點的。
謙遜與創造是人類社會的兩大處事原則,是每個人的座右銘。不斷地上進與突破是人類的最高準則,是「適者生存」的精髓。
篇二:
古往今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世間萬物只有與它所處的環境相適應,才能立足於世。材料中的小男孩為使橡皮桶不被風颳倒,特意在桶中灌上清水,使桶在狂風中仍能駐足於地。
適應生存環境對我們高中生的發展同樣重要。我的一位學姐曾對我講過她的經歷:她在初中時代是學校的尖子生,但在升入高中之後,始終無法適應高中的生活,她認為自己在初中時的學習方法到了高中同樣奏效。卻沒想到,兩次考試下來,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她重新調整了心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改變學習方法,最終使成績得到了提高。她正是因為掌握了學習競爭的規律,對自己的各方面加以調整,才適應了高中生活,提高了自己的實力。材料中的橡皮桶改變了自身的情況,才適應了猛烈的風,在風的侵襲下仍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亦是如此,企業乃至國家的生存發展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企業只有適應社會需求,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改變經營方案,獨闢蹊徑,適應企業競爭,才能不被淘汰。
仙人掌能夠在沙漠中生存並非是它天生的本領,仙人掌的「祖先」身上並沒有刺,但為了適應沙漠乾旱的環境,減少水分散失,它的葉片逐漸變成了刺,提升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使自己沒有被沙漠環境淘汰,同時也為沙漠增添了生機。與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樣,仙人掌通過改變自身形態,達到適應環境的目的,使其自身沒有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
人類的社會處處存在競爭,若想不被淘汰,應先靜觀其變,總結出社會競爭的規律,然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拘泥於傳統方法,對自身狀況進行調整,從而適應社會環境。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適應環境對世間萬物來說都很重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在競爭中學會成長,豐富自我,提升實力。要像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樣,為了適應環境努力改變自身條件,這樣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篇三:
我喜歡這條魚的長相:雪白的身體上綴著顏色或深或淺的紅斑,身後,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在水裡它全身都舒展起來,尾巴擺來擺去,十分優雅。於是我把它買了下來帶回家。隨同它帶回的,還有一條跟它長相差不多但是顏色不同的白魚。
家裡還養著一大群紅魚,其中有一條魚很突出,它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體形較大,在魚群中如鶴立雞群,令眾魚望而生畏。所以,它成了這裡的「首長」。每新來一條魚都會先去「問侯」它,然後再去跟其它魚遊戲一番,就表明已經加入了這個團隊。
唯有這兩條魚,放在魚缸後,不管有沒有別的生命,只顧自己遊來遊去。最後,「首長」親自上去想熟習它們,可
它卻把大尾巴一擺,不理睬。看到這唯我獨尊的樣子,眾魚憤怒了,「首長」也很生氣,暗忖著:等著瞧吧!
果然,魚群對此事做出了反應,幾天後,等我給它們餵食時,還沒等白魚去細細品嘗,紅魚們就把食物一掃而光。即使有白魚的一份「飯菜」,紅魚們也擋住食物,不讓它們吃。幾個月下來,兩條魚被餓得無精打採,這也許就是紅魚們對白魚的懲罰吧。
而這時,兩條白魚做出了不同的決擇,帶有紅斑的魚因為自己的一身雪白的外衣,仍然像以往那樣對紅魚們不理不睬。而另一條則「知時物者為俊傑」,混在了紅魚群中,一開始,紅魚們並不接納它,把它擠了出去。但久而久之,紅魚們就喜歡上了它,就把它視為自己的朋友了。
又過了幾個月,那條親近紅魚的魚發生了奇蹟般地變化:它的紅色顏色加濃了,尾部也變成了紅色,而另一條魚身上的紅色逐漸地淡化了。那條親近紅魚的魚生活快樂極了,整天與紅魚群追逐、嬉戲。而另一條則鬱悶了許多。
轉眼間,已是一年過去了。那條不理睬其它魚類的白魚與世長辭了,而那條與紅魚混在一起的魚已成了紅魚。對於兩條魚的決擇,那條活下來的白魚聰明了許多。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動:在你方唱罷我場的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因為所謂的尊嚴而玉隕香消了呢?社會是個大家庭,只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裡才能快樂成長,唯適者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