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徵文
2024-06-17 09:52:06 1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徵文1】
長徵,簡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自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
參加長徵的部隊有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及紅25軍。在紅一方面軍長徵之前,尋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領抗日先遣隊北上,途中被敵包圍而失敗。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從瑞金、於都、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開始長徵。
1935年1月紅軍攻佔貴州遵義城,中國共產黨在這裡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後,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大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1935年6月到達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15軍團會師,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紅2、6軍團於1936年7月到達四川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後,以紅2、6軍團為主組成紅二方面軍。兩軍會合後,對張國燾的反黨和分裂紅軍的錯誤進行了嚴肅鬥爭。隨後,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三大主力的會師,標誌著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結束。從此,中國革命開始了一個新局面。
據統計,中央紅軍長徵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裡,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五座終年積雪,雪山行程共2700裡),走過入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裡),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鬥300多次;紅二方面軍長徵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裡,進行大小戰鬥110次;紅四方面軍長徵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裡,進行過大小戰鬥千百次。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徵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徵文2】
紅軍戰士長驅二萬餘裡,縱橫十一個省區,長徵的一切讓誰聽了都會肅然起敬。金沙江,瀘定橋,夾金山,婁山關,六盤山,都見證了長徵中的千難萬險。
就拿過草地來說吧。在這毛骨悚然的地帶,沒有一條路,沒有一棵樹,沒有一隻鳥兒飛過,天空永遠密布烏雲,野草下面是渾水達數英尺的沼澤,死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這樣的草地,到處潛伏著危險。再加上飢餓、寒冷、疾病……隨時威脅著每個紅軍戰士的生命。而這樣的危險幾乎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
到長徵結束在陝北會師時,原30多萬紅軍,最後只剩3萬多人!
即使這樣,紅軍隊伍也都像一條鮮豔的紅飄帶飄揚在地球之上!
美國作家斯諾70年前就評價長徵「是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徵」,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讚譽長徵「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史詩,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長徵是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革命的壯麗史詩。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力量使這支隨時處於生死考驗的隊伍,創造出人類歷史的奇蹟?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正是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才使這支偉大的隊伍不屈不撓地戰鬥,無所畏懼地前行!
這就是長徵精神。長徵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的根,民族的魂。
長徵永遠不會結束,現在我們正昂然行進在民族復興的新長徵路上。十年或者二十年後,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成為新長徵中的一員,都能成為國家的優秀人才。
我們每一位同學重返校園的時候,面對著這鮮豔的五星紅旗,都為自己確定了目標,都希望自己能在本學期有所進步。現在過去兩個多星期了,我們還記得自己的目標嗎?我們的言行是否在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以後的日子裡,我們是否依然還記得?
當我們學習倦怠時,當我們愁緒滿腹時,請帶上偉大的長徵精神,帶上美好的理想,帶著堅韌的毅力,帶著樂觀向上的情懷,成就自己的今天,造就自己的未來!
【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徵文3】
對於長徵,我並不陌生,去年我就閱讀過紅軍長徵的故事《飛奪瀘定橋》,被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軍旗飄飄》這本書,重新閱讀了《工農紅軍長徵》的相關內容,並且和媽媽一起上網搜集了很多介紹長徵的資料,使我對紅軍長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徵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骨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在我的心中,紅軍是一支被稱為天下無敵的隊伍,紅軍是一支能克服一切困難的隊伍,紅軍是一支不怕犧牲的隊伍,紅軍是一支創造舉世無雙的壯舉——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隊伍。在長徵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最後英勇地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裡……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都在向我們詮釋「不怕苦、不怕死」的長徵精神,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地鬥爭,英勇無畏地犧牲。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主席的這首《七律長徵》,充分體現了紅軍在長徵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學習長徵精神,就要學習紅軍頑強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毛主席這樣評價長徵:「長徵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長徵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長徵,是中華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長徵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徵難」的精神去徵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