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是哪個朝代的?為什麼被稱饑荒年代的救命書
2024-06-04 02:41:10 2
救荒本草是明朝初期的一本以救荒為主旨的植物圖鑑,撰寫於永樂四年(公元1604年)的開封,其中介紹了414種植物的具體資料和圖樣,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救荒為主旨的植物學著作,其中主要側重於植物的充分利用和加工,讓人們知道哪些部位是可食的,或者是有毒的植物能夠通過什麼方式食用等,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饑荒年代的「救命書」。
救荒本草是誰寫的
這本書是由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朱橚所撰寫,明初時期由於戰亂剛剛停止,因此百姓的生活很貧苦,經常以樹皮草根為食,因此積累了很多草本的食用經驗和方法,再加上古時候藥食同源,因此這些資料是非常珍貴的,就是缺乏一個人整理和詳細總結,甚至是提高,因此朱橚就召集了大批學者,將這些知識採集後,進行了編撰,並且圖文結合,看起來更加簡單易懂。
救荒本草的主要內容
救荒本草中414種植物圖鑑,幾乎全部都是使用精美的木刻方式製作,因此即使是不識字的人也能很清楚的辨別,其中主要有138種是歷代已知本草,以及276種新增的植物,作者朱橚不僅收集了開封當地的可食用植物,而且將山西、河南等周邊地區的植物進行了記載。
其中詳細的將這些植物分為草、木、谷、果、菜幾大類,之後近一步按照可食用的部位,將其分為根可食、葉可食、實可食、花可食等,並且按照植物的科屬將同類的放在一起,便於辨別。
比如其中提到的白屈菜,雖然有毒但是加入淨土後進行烹煮就能直接去除它的毒性,變成可食用的,而這一例子和二十世紀初的俄國植物學家研製的色層吸附分離法幾乎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這本書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
救荒本草的傳播
救荒本草憑藉著極高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很快就流傳到了國外,首先就是日本進行了復刻,在當時的日本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出現了大量的手抄本,就連研究它的著作也出現了15本之多,之後還被英國藥學家翻譯為英語,進行了分析,由於獨特的木刻圖方式,讓其大為稱讚,甚至認為這本書比《本草綱目》都簡單明了,大家都知道,可見救荒本草的著名程度。也正是因為流傳的廣,因此目前留存的版本很多,光是國內就有15種左右,但原版本已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