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結構的發展歷史(最早出現於河姆渡原始居民中)
2024-06-22 16:30:47 2
中國古代的家具和房屋使用的是榫卯結構,雖然現在我們很少使用榫卯結構了,但是在一些城市還保留著榫卯結構的房屋。那麼榫卯結構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榫卯結構的發展歷史
榫卯結構出現於河姆渡原始居民中。
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指的是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主要結構方式就是木架結構。榫卯結構中的「榫」指的是木構件上面突出的部分,「卯」指的是木構件上面凹進去的部分。因此,榫卯結構就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構件上面採用的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最基本的榫卯結構主要是由兩個構件組成的,即其中的一個榫頭插入另一個的卯眼中,讓這兩個構件連接固定。
發展歷史
在新石器時代,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結構了;在春秋戰國時期,榫卯結構不僅僅應用在建築中,而是發展到了家具中;秦漢時期,木架構已經逐漸成熟,榫卯結構也發展起來,並且出現了榫卯磚、企口磚等等;魏晉南北朝時期,各個民族的交流日益加深,同時也促進了家具的發展;隋唐時期,榫卯結構的家具和建築都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到了宋代,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有了人文氣息;明朝時期,最大的木構建築就是紫禁城。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榫卯結構開始融入現代生活。
榫卯結構的現狀
現在的榫卯結構已經很少被人使用了,而很少被人使用的原因和效率、成本有很大的關係。現在如果在一些建築或者是家具上使用榫卯結構的話,那麼工作的效率會非常低。而且榫卯結構的成本很高,主要是因為它對材料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