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一故事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2024-05-25 23:50:06
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你能說出來幾首?想必現在大多數人都說不出一二。在中國古代名曲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廣陵散》等,他們每一首都是有故事的,它們代表當時社會的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在後來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也是成為名曲的原因。
中國十大名曲有哪些?中國十大名曲指的是哪十大?下面話不多說,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中國十大名曲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傳說春秋時期,有一位很有名氣的琴師叫俞伯牙。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裡彈琴,有一位打柴的樵夫叫鍾子期的從門前經過,居然能從琴聲中聽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與鍾子期交談後,十分驚訝地說:「你就是我尋覓多年的知音啊!」從此,兩人便成為知己。鍾子期死後,俞伯牙痛苦極了,扯斷琴弦,摔壞琴身,自那時起直到死去,他再也沒有彈過琴。後來人們便把此曲名「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之意。
2、廣陵散
《廣陵散》
產生於古代漢朝和魏晉時期,是一部組曲中的一段。當時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大音樂家叫嵇康的,因反對當時晉朝統治者司馬家族的獨斷專橫而慘遭殺害。臨刑前,他神態自如,從容不迫地彈奏了這首樂曲。在樂曲中表達了他對統治者的憤恨和心中的不平。此曲因此而廣為流傳。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也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大概產生於明代,共由7個段落組成,音樂非常優美、流暢。描繪的是大雁成群結隊,自高空紛紛落在沙灘嬉戲、玩耍,又結隊飛去,還不時傳來雁鳴聲的優美而廣闊的畫面。其中「群雁橫空」、「霜天雁叫」兩個段落尤為引人入勝。
4、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繪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爭奪天下決戰於垓下的戰爭場面。漢王劉邦用十面埋伏的戰術大敗楚王項羽的軍隊,迫使項羽在烏江岸邊自刎,劉邦大勝後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曲中那驚天動地的金鼓聲、弓劍撞擊聲、人馬嘶叫聲,仿佛讓人身臨其境。
5、魚樵問答
樂曲通過魚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魚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曲意深長,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6、夕陽蕭鼓
是抒情寫意的樂曲,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經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棉會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讚頌了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姿。
7、漢宮秋月
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8、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這首樂曲產生於晉代。曲調在不同音高上重複彈奏3次,所以稱為「三弄」。樂曲用平穩的音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端莊靜態;用急促的音調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在刺骨的寒風中搖弋的動態,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補動,體現了創作者的精湛技藝。
9、陽春白雪
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10、胡笳十八拍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聲明:《一曲一故事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一文由排行榜123網註冊用戶 美眉小鈴 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可在,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