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胡適是最大的公知:曾受到人們抵制(有爭議)
2024-06-18 05:35:09 2
在近現代史上,我國雖然遭遇過許多打擊,但是仍然堅持不懈的抗爭,這其中就有不少文人出力,比如說北大校長蔡元培、魯迅、梁啓超、沈從文、郭沫若、胡適等等,但是其中胡適卻被認為是當時最大的公知,那麼為什麼說胡適是最大的公知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為什麼說胡適是最大的公知
胡適是民國時期一個出名的文人,還曾當過北大的校長,但是卻受到許多人的抵制,許多人認為胡適是公知,那麼為什麼說胡適是最大的公知呢?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胡適曾說過「中國不亡,世無天理」、(中國)「百事不如人」等有爭議的話,而且他還是逆向種族主義者。
由於胡適受到的教育的不同,在胡適的一生中一直都將國家的命運寄托在別人的身上,不自己抗爭。而且胡適認為學者不應該涉及政治,在北大學子上街遊行的時候,他還對此表達了不滿,後來更是去了香港,因此大家對他的看法非常大。
胡適簡介
胡適曾經叫做嗣穈,後來才將名字改為胡適,它出生於江蘇松江府川沙縣,在宣統二年時趕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在留學期間師從當時著名哲學家約翰·杜威,後來在民國六年的時候受聘到北京大學當教授,於次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中,而這之後大家對他的爭議也就越發大了起來。
胡適拒留大陸的三句話
據說當初胡適想要離開內陸的時候,他的同事和下屬也都勸過他,但是胡適認為「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指中共),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有人說「胡適不走可以當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胡適回「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因此他在內陸的爭議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