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關於除夕春節的作文
2024-05-29 20:15:08 1
一進入臘月,走在各個小區,我們便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家的陽臺上掛滿了鰻鯗、臘肉和香腸,商家也掛起了燈籠、貼好了春聯,到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氣氛。
「新年到,龍燈鑼鼓敲打敲」,「新年龍燈遊萬家」這是流傳在奉化的兩句俗語,新年盤龍燈,從明代至今,是奉化民間的一大傳統習俗。「新年見著龍,八十老翁耳不聾。年年見龍燈,九十婆婆還能穿針孔……」古老的民謠,說明在奉化舞龍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還包含著對龍的圖騰和對新年的祈福。但現在,我們奉化的大街小巷上,卻很少有盤龍燈的了。
過年,從「臘八」拉開序幕,為過年做一些準備,很多人家要磨粉、做年糕,還要醃製和晾曬魚乾、臘肉等傳統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時還拉著我幫她做活。
爸爸媽媽放假了,還會給我帶一些「年貨」。爸爸的朋友都送來各種海鮮,吃都吃不完,怕壞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這家送來的給那家,那家送來給這家。
從「除夕」開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人們開始享受合家團聚的美好時光,喜悅的氛圍一直可以延續到元宵節。
「正月初一」是春節。人們歡歡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奶奶告訴我:開門炮一般放3個,要「帶四放三」,留一個作「備炮」,寧波老話的「備炮」便出於此。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越吉利。早餐時,全家人都要吃湯糰,寓意「團團圓圓」。而且客廳的桌上總是擺滿麻餅、芝麻糖、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水果等等食品,讓我一飽口福。
「正月初二」開始,人們便走親訪友,我們都開開心心地收紅包,而爸爸媽媽卻送禮、發紅包。最開心的是,可以去鄉下走走。
大約到初六、初七、初八,爸爸媽媽就要上班了。而我們學生則是過完「正月十五」才報名上學,春節也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