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一樣的重陽節作文
2024-06-25 13:28:46 1
篇一:
上周六,少先大隊部與北鬥星報共同舉行了重陽節去縣福利院獻愛心活動。八點左右,我們整齊地排好隊伍,擎著校旗和隊旗,一路伴著笑聲,一路撒著歌聲。大約過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縣福利院。
這裡環境優雅:芳草萋萋,花團錦簇。走進院子,已經有十幾個白髮蒼蒼、面目慈祥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準備欣賞我們的表演。這裡的工作人員熱情有加:「熱烈歡迎城北小學來我院獻愛心」的大紅標語懸掛在兩棵大樹之間。「啪啪……」歡迎的掌聲此起彼伏。
表演開始了,同學們有的獻上了激情的拉丁舞,有的跳起了傳統的筷子舞,還有我們的大合唱《最美不過夕陽紅》……臺下是一陣陣熱浪般的掌聲和歡呼聲。老人們呢,有的笑得都流下了眼淚,有的沉浸在熱鬧的氣氛中享受發愣呢,有的竟站起來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扭起來……一位位,一個個,臉上綻開了久違的陽光般的笑臉,似乎年輕了十幾歲。
表演過後,該到這些老人們的屋子裡體驗生活了。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二樓。我進入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我將要採訪的是一位八十二歲的老爺爺。走進爺爺的臥室,床頭上放著一張大大的舊照片。這張照片是這位叫陳建華的爺爺年輕時當兵照的。他穿著一套神氣的軍裝,胸前還佩戴著九枚銀光閃閃的勳章,勳章下面有一枚帶字的橫牌: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來爺爺是解放軍呀。那厚重的勳章似乎在昭示著爺爺的赫赫戰功,那刀刻的皺紋仿佛是爺爺飽經滄桑的戰鬥歷程的「車轍」。聽著爺爺講述的戰鬥故事,我們好像置身於戰火紛飛的戰場,宛如看到了爺爺與敵人勇敢搏鬥的豪姿。聽著聽著,我不由得又增添了對爺爺的無限敬佩之情。
「盛子原,我們來獻愛心啊!」隊長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同學們有的給老人捶背,有的幫老人打掃衛生,還有的給老人疊被子、倒茶……我趕緊走到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面前,把一個小巧玲瓏的水晶哨送給了奶奶,並且對她說:「奶奶,以後有需要幫助的話,一吹口哨大伙兒就聽見啦。」奶奶聽了我的話高興極了,她馬上接過水晶哨,臉上就像綻放著一朵金絲菊。
終於要離開了,我們都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和老人們道別:「爺爺奶奶,好好保重!我們會再來看望你們的!」
篇二:
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快到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重陽的傳說吧: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製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後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