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感悟清明作文
2024-07-09 17:43:45 1
油菜花開了,每當那油菜花開出一片片嫩黃色的花兒時,我就知道,清明節又到了。小編收集了感悟清明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感悟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清明時節時的景象,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他說的可真不錯,清明時候人們臉上幾乎沒有笑容,只有滿臉的沉重。
清明節家家都有個習慣,就是去墓地看望已逝的親人,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放上好吃的,帶上家人的思念去看他們,並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為的只是心靈上的滿足,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家人們就早早的起床,準備好一切,去祭奠天國的爺爺,我好久沒見到他了,心裡難免有些激動,於是,我們便出發了,一路上,雨不停的下,周圍寂靜一片,依稀見得遠處有幾家的燈光,大街上空無一人,即使有幾聲鳥鳴,也打不破這長久的寂靜。我知道,人們現在的心情。
一路上的坑坑窪窪,一路上的綿綿細雨,一路上的人們,伴隨著我們進入人山人海的墓區,此時人們不再是歡樂,而是沉重,見到了摯愛的親人,又有誰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又有誰能無動於衷。
整個墓區,哭聲不斷,哭聲不斷。我隨著大人們走到爺爺的墓穴,看見了那張飽經風霜的臉,雖然是在照片上,但我依然感受到他的苦。看見了久違的爺爺,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望著那張永遠刻在墓碑上的照片,那疼愛我的爺爺,你孤獨嗎,你想我們嗎,即使你永遠也不能和我說話,但我知道你想我們,即使你在陰間有很多朋友,但他們比不上我們呀!爺爺,我想你,我想你,我想要你回來,即使那不可能,即使那樣的要求很不服實際,但是,您的孫子想看您一眼哪,您能記住我嗎?
雨還在下著,哭聲還在繼續,我擦乾眼淚,我不哭,我知道您是不想讓我哭的,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我聽話,做個勇敢的孩子!
雨下個不停,人們的思念也永不停息!
第二篇:感悟清明
油菜花開了,每當那油菜花開出一片片嫩黃色的花兒時,我就知道,清明節又到了。
年年清明,歲歲清明,每年清明都要陪母親去給外婆上墳,今年母親卻去不了了。母親已年過七旬,近年來身體每況愈下,行動諸多不便,母親交代我,「今年你一個人去吧,去看看你外婆」。外婆早已作古,老人家獨自一人靜靜地長眠在徽州大山裡那片故鄉的熱土中。
徽州的油菜花開的似乎格外的黃,黃的刺眼、黃的揪心、黃的幾乎讓人不忍去面對。我站在四周被油菜花包圍著的外婆墳前,邊燒著母親用剪刀剪出的串串紙錢,邊看著那從山腰、山腳、一直連綿延續至山衝田畈裡的一片片黃色的花兒,心裡就會生出幾多痴想:這是什麼樣的黃花喲,像是一幅幅巨大的黃色挽幛,在這令人傷感的時節,祭給清明、祭給那些去了另一個世界的亡靈們。
從山腳下放蜂人蜂箱裡飛出的蜜蜂,不知疲憊的振著翅,嗡嗡的四處飛舞著。落在油菜花上,吸著花蕊裡的粉和汁,然後,又飛回蜂箱,拼命地去擠出蜜,來將功補過。擠盡了蜜的蜂,不久就會死去,蜂的生命是及其短暫的。與蜂的壽命相比,人已是享受了多麼大的奢侈?然而,在這個萬物共存、生命輪迴的世界裡,其實人和蜂都一樣。完成了各自的使命,然後回歸自然,再去以另一種物質形態生存。萬物皆如此,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過了清明,油菜花就要凋謝了。原先開花的枝上會結出莢,莢裡孕育著籽。倘若將這些籽撒在地裡,來年,它又會破土而出,依舊開出一片片黃色的花來。黃花依舊,人卻不能依舊,人去了,則永遠的去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不如花。或許,這就是傷感所在;或許,這就是清明時節那些活著的人們為死去的亡靈祭掃時的嗚咽低泣所在。
不遠處山腳下的村子,粉牆黛瓦,一縷縷炊煙順著那高聳著的馬頭牆繚繚而上,順風飄過來。和著墓前點燃的紙錢青煙交織在一起,瀰漫在大片大片油菜花的上空,久久不願散去。我在想,這不正是生與死的交融嗎?生與死之間究竟有多大距離?在這葬著很多亡靈的墓地前,生生死死竟顯得那麼近,以至於近得只是一塊墓碑之隔。人生的豐華與精彩,被這塊碑隔成兩個世界,隔得那般的蒼白和無奈。於是,我看到了幾多的傷感依依、淚眼婆娑;聽到了幾多的怨人生苦短、詛天公不道。
第三篇:感悟清明
它讓平緩的心跳顫抖,勾起無數人朝朝夕夕的記憶,看透的是亙古不變的生命終點。
它慰藉了世者的悲痛,成為後人祭奠先祖的時節,在冗長的時間河流裡世代流傳。
我不是豪情萬丈的詩人,無法感慨逝去的文墨騷人;不是戰爭下的倖存者,無法切膚感受血駐長城的悲愴;更不是那垂暮之年的老者,無法理解生命長河的真諦。我不過正值青春年少,懷有割捨不下的記憶。每當清明,緬懷哀思。
走上坑坑窪窪的山腰,繞過彎曲的幽徑,赫然的墳墓在那一角與自然融合,不顯蕭瑟突兀。那夜親人的哭嚎,宣告了生命的流逝。想來已有八個年頭,卻讓我從童年銘記於心,仿佛昨日重現,歷歷在目。
燒紙、點香、跪拜一切繁雜過後,最樂意的便是在掃過的墓前席地而坐。看著上方的綠草嫩枝:「外婆的頭髮又長了不少啊」。打破了之前的肅寂,活絡著與母親交談,如往年般詢問外婆生前那種種趣事,就算那重複的故事也回味無窮,直到夕陽西落。
在這被人鮮少涉足,清幽靜謐之地,想必外婆也悠然自在。心裡於是寬慰不少。這或許是心理作祟,卻也只能如此平復愧疚的心。清明清明啊,想來也是後人自我安慰的人之常情罷了。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