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微信"被收費":運營商你大驚小怪
2024-07-23 01:08:46 2
泡泡網手機頻道4月5日 我們都熟悉十年前的「簡訊超人」以及「移動QQ」。與簡訊對接的增值業務是騰訊當年摸索出來的盈利模式,這項業務能為運營商增加簡訊業務的收益,因此當年的運營商與騰訊站在一條線上。十餘年之後,3G技術引發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而運營商的盈利模式依然沒有變化。微信作為移動網際網路中一個取代傳統簡訊的產品,被單獨挑出來說事,並非偶然。
微信是通過移動網際網路來取代傳統功能的簡訊/彩信業務的應用。這類應用很早就有,並非騰訊獨創。比如國外有WhatsApp、Kik Messneger、LINE(連我),國內有Talkbox、米聊等等。其中只有WhatsApp收費(6元十年的授權期),其餘的大部分應用都堅持了免費。(關於WhatsApp盈利模式,請移步:)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應用遍布全球各國,每個國家的運營商都會面對這些簡訊替代甚至可以實現語音通話的應用。移動並非個案。而關於收費,筆者總結了工信部以及中國移動的幾個理由:
- 發改委專家:簡訊收費,所以微信收費
- 中移動:佔用信令資源
- 工信部長苗圩:肯定收費
替罪羊常有,罪名莫須有。微信戳中了移動的痛。
短痛:TD網絡扶不起
單單從網絡負載方面講,3G時代微信類應用對移動運營商的影響十分有限。而中國移動TD-SCDMA的使用率一直維持在20%這一難看的數字上,意味著微信可能更多擠佔的是中國移動的2G網絡。
微博上的老梗
類似地,由於早期的三代iPhone都是AT&T獨家包銷,因此AT&T憑藉WCDMA網絡以及iPhone迅速成長為全球擁有智慧型手機用戶量最多的運營商,而智慧型手機對於AT&T網絡的衝擊,不亞於今天微信對中國移動的網絡衝擊。
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抓緊搞好3G/4G網絡建設,而不是抓緊時間亂收費。
長痛:移動運營商淪為「管道」
中移動在六年前推出「飛信」業務,其實也是類似的業務。但由於飛信畢竟是中國移動用戶的專屬(尤其是核心的「網絡簡訊」功能),加之TD網絡相對於聯通的WCDMA以及電信的CDMA2000在技術上以及使用體驗上欠佳帶來了一定的用戶流失,導致中國移動飛信業務近幾年的優勢地位被微信取代。
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微信這類應用的崛起,其實代表著傳統的電話簡訊業務逐漸沒落,而移動運營商的角色也將逐漸淪為一個網絡提供方,而非網際網路服務方。顯然,擁有139郵箱以及MM商店等眾多增殖性服務的中國移動,在未來顯然不想僅僅扮演一個「管道式」的角色。
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人們不像以前那麼依賴傳統的電話和簡訊這種溝通方式。這是目前全球移動運營商都在面對的問題。
與國內運營商的營收模式相比,恐怕美國運營商T-Mobile簡直就是「自殺」了。T-Mobile近期宣布電話以及簡訊業務免費,流量包月費用另計,流量超過包月額度將自行降速至2G。
收費?請找騰訊私下解決
無論是無線還是有線運營商,私下向網絡流量佔用,或者造成網絡流量佔用的公司收費其實是合理的。筆者還記得,當年QQ增加了以在線時長計的「等級」之後,全國各地興起的「掛Q」熱。隨著當年QQ用戶的猛增,騰訊與寬帶運營商之間的矛盾也曾浮出水面。然而不久之後,騰訊更改「掛級」計算方式是一方面,與運營商分擔一部分網絡建設費用又是一方面。而隨著網絡帶寬的不斷提高,8億QQ用戶對網絡資源的佔用和影響,寬帶運營商也能應對自如。
為各種服務和內容承載是網際網路的基本功能,因用戶需求增加而造成網絡資源緊張,這本身就是時代發展的陣痛。筆者也相信,不合理的收費不會站得住腳,至於網絡上御用學者的腦殘言論,只當是個屁,把它放了罷。■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以下文章:
- 發改委專家:既然簡訊收費 微信就應該收費
h
- 工信部官員:微信收費是肯定的 正在研究中
- 九成網友表示:若微信收費將不會繼續用
- 「為什麼說到微信,中國移動最激動」
- AT&T對自家的網絡不滿
- T-Mobile更改現有合約制度,語音以及簡訊彩信業務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