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作文之沒有白費的學習

2024-08-03 01:35:10 1

  沒有白費的學習

  歷時一年的編寫、校訂,國內第一本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書籍――《習近平用典》近日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在兩會期間,該書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用典》共26萬字,分敬民、為政、立德、勸學、廉政、創新、法治等13個篇章。其中在勸學篇中,習近平從四個不同層面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即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闡釋了學習的重要。學習無論對於一個國家,或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王蒙說過,一個人的實力絕大部分來自學習。本領需要學習,機智與靈活反應也需要學習,健康的身心同樣是學習的結果。學習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

  說說古人學習

  「立身百行,以學為基。」這是一條古訓。我國古代思想家高度重視學習。他們指出,一個人僅僅好仁、好智、好直、好勇、好剛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學習,懂得理義,掌握道德學問,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才可以廣明德慧,處今知古,德業日進。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大多自幼熟讀經、史、子、集,通過多年的寒窗苦讀後入朝為官,實現個人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比如漢代職場人的閱讀範圍涵蓋諸子百家經典,漢武帝時將通達儒學看作考核提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條件。通過讀書入仕,實現崇高政治理想是讀書人的最高追求。盛唐時期,社會普遍存在著一股好學之風,朝野上下對讀書極為重視。唐太宗常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告誡百官多讀史書,晚年任大唐「組織部部長」的大文學家韓愈也說「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宋代讀書之風濃厚,宋太宗和宋真宗尤愛讀史書,史載「太宗崇尚儒術,聽政之暇,以觀書為樂」,真宗「聽政之暇,唯文史是樂」。至於一代名相趙普、範仲淹等,則更是勤學苦讀的典範。元人脫脫所著《宋史》對宋代的讀書之風給予了高度評價:「上之為人君者,無不典學;下之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錄,無不擢科,海內文士,彬彬輩出焉。」

  明代統治者則十分重視教育文化事業。圖書作為知識的載體,格外受帝王的青睞。朱元璋時期免除了書籍稅,朱棣亦指出:「士人家稍有餘資,皆欲積書,況於朝廷。」永樂四年朱棣動用文人儒臣三千餘人,集古今圖書八千餘種,歷時六年編成11095冊、3.7億字的《永樂大典》,堪稱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在統治者的大力倡導下,明代刻書業發達,書市繁榮,尤以帝京雲集天下書商,書市之大,書籍之全,他處無一可比。到了清代,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地方縣令,皆流行玩一種名曰「曲水流觴」的高雅遊戲。一群人圍坐水渠兩旁,在上遊放置盛酒的杯子,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即興賦詩飲酒。和|蒙寵時就特意將自家宅院的一處亭子開渠做此遊戲用。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主要國家頻頻向東方派出使團和傳教士,一些具有開明意識的清朝官員大量搜集、閱讀西方書籍,了解西方的科學技術與歷史地理。在這方面,康熙皇帝無疑做出了表率。他對西方的算學、地理、光學等自然科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下令將《幾何原理》譯成滿漢文字發給臣僚學習。直至甲午戰爭清軍慘敗,清朝的官員們終於從虛驕的醉夢中驚醒,於是士林爭講西學,開讀書會。清末,以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維新士人發起的強學會、保國會等新式學會,以學術為手段,主張新法,倡言變革。

  關於古人的學習動機,雖然有人提倡「學也,祿在其中矣」,主張「學而優則仕」,但多數哲人還是學以自立,有志於社會。如「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學者,所以修性也」。總的說來,中國古代的職場人士普遍有讀書習慣,他們熟讀典籍,體察民情,調養身體,形成了中國人喜好讀書學習的優良傳統。

  說說企業學習

  雖說「知識就是金錢」,但是大部分的知識是可以複製的,擁有某種知識的優勢會迅速失去,所以唯一的領先優勢是比別人學習得更快。

  聯想集團自1984年成立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聯想集團的快速發展讓人們不由得問一句「為什麼」。柳傳志曾這樣說過,「聯想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強大的組織學習能力。」柳傳志選拔的幹部學習能力都很強,這取決於他選幹部的三個標準:第一,有很強的事業心。有了事業心就有了願景,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不滿足於現狀,期盼著做一番大事業。按照這個標準選出來的幹部一定是積極上進的。第二,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沒有自知之明,就沒有開放、謙遜的學習態度,就不能與別人合作,這樣的人很難進步。第三,有總結能力。總結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柳傳志按照這三條標準選拔出來的幹部都非常注重學習,既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又有很好的、適宜的學習態度,以及很直接的總結學習的能力,這讓聯想成為一個自發自覺的學習型組織。所以,在聯想,沒有一個部門、一個人負責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已經完全融入整個企業的運營管理體系中,變成了非常自覺的內在機制。

  英國BP石油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公司前任CEO約翰?布朗爵士說:「BP之所以能夠成為引人注目的行業領先者,在於它提倡不論部門大小,都要致力於學習和掌握知識。學習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催化劑和根本來源。」BP的核心機制是把學習和項目結合起來,變成三種組織學習:做前學、做中學、做後學。做前學主要有三種機制:搜索已有知識、同行評議會、知識連接;同行評議以後,項目開始啟動,這時就變成了做中學。做中學的核心做法有兩個:行動後反思和實踐社群;做後學是在項目結束之後進行的,就是做完之後再學習。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說過,對於騰訊,業務和資金都不是最重要的,業務可以拓展,可以更換,資金可以吸收,可以調整,而人才卻是最不可輕易替代的。除了單純的員工培訓外,騰訊還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動促進員工學習。比如「騰訊大講堂」項目,該項目於每個星期二的下午進行,定期在公司內部由員工講某一項產品的成功經驗、產品中的一些體會以及公司產品研發的歷史。在騰訊學院,還推出了名為「我分享,我驕傲」的活動,鼓勵員工上傳手中的資料、文件、課件等方便大家共享學習。騰訊學院院長馬永武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建設網際網路行業裡的學習型組織。」縱觀全球優秀企業,學習型企業的本質是強調「學習」和「創新」。企業發展需要變革,不斷學習就是促進其變革,保持發展的活力。學習型企業是一種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是人的終身學習所需要,也使企業獲得持久發展的能力。企業只有不斷地開發、更新自己的技術與管理,才有可能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勸君當學習有方

  提起《勸學篇》,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荀子的《勸學篇》。在文章中,荀子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循循善誘地闡述了知識的重要與學習的方法。他認為:「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

  知明而行無過矣……終乎為聖人。」要達到此境界,就必須循序漸進、鍥而不捨地堅持學習。除了荀子老先生的《勸學篇》外,戰國時期的尸佼,在他所著的《尸子》中也有《勸學》篇。據唐代魏徵等人編撰的《群書治要》中記載勸學篇的文章,材料是好材料,工匠是好工匠,而做出的劍倘不磨礪,其鋒刃還是不利。以磨礪譬學,學習的重要性自見。而更可貴的是,尸佼將學習與自身的德行聯繫起來,並指出德行更為重要的是「無爵而貴,不祿而尊」。此外,東漢後期進步思想家王符,在其著名的《潛夫論》中,首列了一篇《贊學》。這「贊學」,也是「勸學」「勖勉」的意思。王符說:「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當下,在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學習型組織中,在求知識、攻術業、修德行的具體實踐中,重溫一下歷史上的這些「勸學篇」,想必大有裨益。

  身在職場的年輕人大多可以預知自己的未來,不是他們有「特異功能」,而是大多數人都會按照「劇本」寫好的情節一路進行下去。無論是晉升路徑還是收入水平,只要職涯軌跡不出現特別大的偏離,就能從本單位的前輩身上找到一些自身發展的線索,諸如:衣著打扮、神情舉止、工作狀態,以及他們每天惦記的煩心事。一眼望穿的人生,沒有驚喜。胡適曾說過,「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以後,最容易拋棄的兩件事就是學生時代的求知慾望和理想的人生追求。」為了保持當年的那份追求,胡適給職場人開了三張「方子」。

  第一張方子: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第二張方子: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畢業即失業」是很多大學畢業生面臨的現狀,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有時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心喜的。為餬口而做的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利用閒暇時間。

  第三張方子:總得有一點信心。世間事有難易乎,為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職場人應堅信,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從「門外漢」成為一個「門內漢」。今日的失敗,都是由於過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再忙,也要抽出時間研讀專業,學習最新成果。

  胡適開的方子,歸根結底,是希望年輕人多多學習,不要辜負了最初的理想。習近平在一次座談會上講道: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麼水平都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所以,企業也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型企業,員工也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型員工。這樣才會有創新,有變革,出績效。

  希望集團總經理劉永美對員工說,我們所說的學習的能力,就是要隨時隨地,在任何地方,看到對你有用的,對你的企業和團隊有用的,都要向他們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且是應該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身體力行的。只有能夠在工作中,將學習身體力行的人才能夠最終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否則,就必將被職場淘汰。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唯「有學術者觸地而安」。從長遠來看,企業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是有比對手更快更好的學習能力。學習才是真正的競爭力。佛教中有一句話:福不唐捐。意思是善念善行不會白白地付出,早晚會福果相應。我們也應該說:「學不唐捐!」學習上的付出絕不會徒勞無功,一定會獲得應有的回報。

同类文章
有關寫堅強的生命的作文

有關寫堅強的生命的作文

  立冬過後,北風一吹,許多花兒都紛紛脫下花衣裳,飄然離去。而在這時,梅花正悄悄綻放。那帶有點點紅色的花蕊就像一個個小姑娘向你微笑。它那淡淡的清香常常使我陶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堅強的生命,歡迎閱讀。  1堅強的生命  樹,砍斷枝條還能再生;草,燒了還能再長。懸崖上的一顆松樹茁壯的生長著
學雷鋒感悟作文

學雷鋒感悟作文

  讓我們學雷鋒,做雷鋒,讓我們把雷鋒這種「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流傳後世,讓他成為祖國——這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中,一道獨特的、永存的,風景線!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學雷鋒」的作文吧。  學雷鋒感悟作文1:  小時候老師就叫我們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那時的我,只會照本宣
以堅持為話題的作文3篇

以堅持為話題的作文3篇

  堅持,才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以堅持為話題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  【篇一:妥協中堅持本心】  妥協,是一種智慧,在逆境中不死磕,不強上,在退讓中另尋他路,在忍耐中積蓄力量,堅守本心,讓妥協不再成為懦弱的表現。  江河選擇了妥協大地,所以變
道德模範個人事跡作文

道德模範個人事跡作文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道德模範個人事跡作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道德模範個人事跡作文篇一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道德模範。這個城市有了他們才更加美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洗
學習雷鋒的精神作文

學習雷鋒的精神作文

  寫作是作為人類凝聚思想,表達情感,加工與傳遞的知識的基本手段。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學習雷鋒的精神作文一  雷鋒叔叔那默默奉獻、忘我勞動、盡職守、艱苦奮鬥、生活簡樸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永放光芒!我記得雷鋒叔叔又這樣的名言: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
700字成長勵志作文

700字成長勵志作文

  成長是一個慢慢成熟的過程。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經歷,有開心、痛苦、得到、失去。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成長勵志類作文,希望你喜歡。  700字成長勵志作文1  十五個春秋冬夏,濃縮了人生精華。當我回過頭品味所走過的那串串腳印時,心中便感慨萬千。  成長的腳印裡飽含了親情的關愛。難忘
關於寫堅強作文

關於寫堅強作文

  堅強,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完美地達到的,在哭泣時、在受傷時、在委屈時、在遇到困難時我們總需要一劑良藥來修補,跌倒了,再在原地爬起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堅強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堅強作文】  童年就像一艘小船,隨著人生的流水向東漂,一去不復返。船上,有幸福,有歡樂,
細節決定成敗400字作文

細節決定成敗400字作文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決定成敗。讓我們捕捉細節,感悟細節,從而成就人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細節決定成敗400字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400字1:  在我成長的旅途中,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乘著夢想的帆船,駛向成功的彼岸。你知道人的成功在於什麼嗎?就是在於——細節。
承擔責任高中作文800字

承擔責任高中作文800字

  責任意識是一種自覺意識,也是一種傳統美德。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承擔責任高中作文800字,一起來看一下吧。  承擔責任高中作文800字篇一  責任不是強加的,責任是發自於內心的,就是所謂的責任感。  責任的存在,是因為人所處的環境所需要。這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也就是說是社會和父母的責任培養了自
人生感悟的高中生作文

人生感悟的高中生作文

  人的一生也可以是那一杯香醇的酒,慢慢地享受,細細地品味,自然也可以韻出生命的味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感悟高中作文,歡迎參考!  人生感悟高中作文篇一  在人生道路上,時不時的會出現一些困難,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它。  對待生活中的困難有許多方法。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方法,少數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