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伴我成長徵文500字
2024-07-04 13:33:46 2
【徵文範文】
<>是我國春秋時代的一本著作,它的創始人是孔子.以前,<>都是在老師的解釋下讀懂的,我多次觀看了《百家講壇》於丹教授論語心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論語又有了新的理解。
論語有二十篇,其中讓我體會較深的是〈為政篇〉第二,裡面的「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多聽各種意見,把覺得懷疑的地方避開,謹慎地說出其餘的,這樣少犯錯誤;要多看各種情況。把覺得有危險的地方避開,謹慎地去做其餘的。這樣就能減少後悔。在生活中不要誇誇其談,否則就會言多必矢。而且還要三思而後行。
論語中還有很多讓我回味無窮的,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只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在學習中,我們要刻苦鑽研,深入思考,不能空想,這樣才能理解所學的內容,就不會被迷惑。
比如:英語要多收集詞彙,記住音節,理解詞義,不要死記硬背,要多聽多說,才能學好英語。
〈〈論語〉〉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之一,它對於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
【徵文範文】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聲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陣響亮的聲音傳來,「鵝鵝鵝,……」又一陣《詠鵝》中的詩句傳來,如此可見,我們小學生都有愛好古詩的習慣。
古詩──那一幅幅生動美麗的圖畫。上面畫著古代人們生活的場景:「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首王安石的《清平樂村居》讓我們看見了和諧農家場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讀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桃花盛開的美景立即出現在你面前;讓我們再讀一讀呂巖的《牧童》「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這一首詩讓我們看見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小牧童正躺在草地上休息呢!古詩的種類很多:有的揭示了社會現實,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歌頌他們的良好的品質;有的寫了古代兒童的生活;有的描寫了一處處美麗的風景……
古詩──那一位位啟蒙老師。你看,《唐詩三百首》是一本我們喜歡讀的兒童古詩書,讓我們從裡面受到教育,獲得知識。比如: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讓我們懂得的兄弟應該團結,不能嫉妒兄弟的道理;當我們看見桌上的米飯時,應想到《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猶如那愛的母親,伴隨著我一起成長!
【徵文範文】
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說起勤儉節約,從我記事起,爺爺奶奶就是我最好的榜樣。
奶奶有爸爸和大伯兩個兒子,奶奶從不捨得花錢給自己買衣服,兩個兒子穿小了的舊衣服,奶奶總是毫不嫌棄地繼續穿;大伯和爸爸單位發的穿淘汰了的制服和工裝奶奶也會接著穿,媽媽和大娘給她買了衣服,幾十元的奶奶都嫌貴,還說自己衣服穿不清不用買,其實我們都知道她是怕花錢,奶奶真是勤儉節約啊!
爺爺穿的襪子總是補了又補,補丁摞補丁,看著就不舒服更別說穿起來了,可爺爺總是說:「這不礙事,穿進鞋裡誰又看不見,省的買了。」還有爺爺出門帶在身邊的一個樣子「古老」的書包,爺爺告訴我這是他從20多歲一直用到現在的包,整整用了40多年了。爺爺的手很巧,鞋子的小毛病都是自己修,他要不就是穿孩子們的,要不就是穿年輕時候的,也是從來都不買。
生活中,爺爺奶奶對飯菜的要求更不高,總是買市場上比較便宜一些的菜,而且不會形成浪費,饅頭等一些乾糧都是奶奶自己蒸的,好吃、衛生又省錢。但是,在我們的學習上所有的花銷奶奶總是毫不猶豫的支持,不論買學習用品還是課外資料,表現得很是「大方」。
在我的記憶當中,每件小事都體現了爺爺奶奶的勤儉,這也已經成為我們家的一種生活習慣,伴隨我漸漸長大。
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繼承祖輩們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吧,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