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掃烈士墓作文精選
2024-07-08 23:23:45
清明節是我們祭拜的好日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xx年清明節祭掃烈士墓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清明節祭掃烈士墓
4月4日~4月6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說了這麼多,這是什麼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義事業而奮鬥。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第二篇:清明節祭掃烈士墓
4月4日是清明節,雖然現在還沒有到那天,但我的思緒已飄到了前一次的清明節,前一次的祭掃烈士墓。
不知聽誰說起,峙山公園的山上有一塊革命紀念碑。在四月4日,我爬到頂峰,上面有一塊空地,我看到了不少人前來,他們手上捧的不是菊花就是百合,放到那塊大大的石碑前。那塊石碑被四季常青的植被簇擁著,在旁邊的是幾棵柏松,那塊石碑上刻著字,正面用紅墨寫著: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是記載著各個烈士名字和光榮事跡。密密麻麻布滿石碑的表面。走過石碑,就是一個白色的高約5、6米的棒,最上面還有一個一棵閃耀紅光的紅星,在白漆下,格外顯目,我望著這些事物,我不禁想起那些用熱血換來祖國的革命烈士:用胸膛擋住機口的戰士黃繼光;力主禁菸、火燒鴉片的林則徐;嚴守紀律的邱少雲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捨身就難的歐陽海:1963年11月19日,在橫山腳下,北上武漢的282列車,載著500多名旅客,飛馳向前,司機精神一振,不遠處,一對解放軍騾馬炮兵,正迎面走來。列車鳴笛報警,突然,一匹高大馱炮戰馬驚狂地竄上路心。在這即將車毀人亡的時刻,隊伍中猛然衝出一位戰士,奮力推開戰馬列車安然離去,旅客安全無損,可是這位戰士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人就是——歐陽海。
歐陽海的光榮事跡讓我敬佩,讓我肅然起敬,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犧牲小我,造福大家!
第三篇:清明節祭掃烈士墓
清明節就要到了,老師帶著我們去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祭掃烈士墓。
汽車在路上奔馳,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遠遠望去,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就像一位巨人,屹立在鳳凰山腳下,周圍都是蒼松翠柏,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到了地方,我們看到來掃墓的人真多呀!他們有工人,有農民,有和我們一樣的學生,還有託兒所的小朋友……。大家都懷著悲痛的心情悼念烈士們。
八點半,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隨著人流緩緩的登上臺階。「淮海戰役列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出現在眼前,這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塔的上端雕刻著由五角星和兩支相交的步槍及松籽綢帶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下方鐫刻著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碑文。
祭掃儀式開始了。這時響起了莊嚴的國歌,我們向烈士默哀三分鐘。在這短短的三分鐘裡,我仿佛看到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我想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心裡暗暗下了決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發揚這些先烈的革命傳統,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默哀三分鐘後是學生代表給列士致悼詞、獻花圈。
接著我們繞塔一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側牆上的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鄧小平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轉到南側又看到江澤民、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同志的墨寶。西面內牆上還鑲嵌著大型陶瓷璧畫《決戰》,展示出一個波瀾壯闊、氣勢宏偉的淮海戰役縮影。我看著畫上白髮蒼蒼的老人、懷抱嬰兒的婦女、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兒童團員……他們為前線浴血奮戰的解放軍運送彈藥、糧食,我多想也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自已的貢獻呀!另外還有一個淮海戰役烈士英名錄,共銘刻了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28391位留名的烈士,兩側各留了兩塊沒有刻字的大理石碑,代表著那些為國捐軀的無名烈士。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淮海戰役紀念館和國防教育館,在這兩個地方我看到了一些珍貴的革命文件、歷史照片及藝術作品,還有我國發展的一些新成就。看了這些,我為祖國感到自豪,也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重擔,激勵我更加地努力奮鬥。
通過祭掃烈士墓,我認識到戰爭是殘酷的,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所以我們要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我們不要再有戰爭。我們要捍衛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用豐富的知識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