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愛糧節糧進校園徵文
2024-07-03 18:58:45 1
《愛糧》
我是家裡的獨生子,爸爸媽媽非常寵愛我,總是會把好吃的留給我。記得小時候,我吃飯經常挑三揀四的,看到不愛吃的,不喜歡的菜連聞都不聞,吃到了不合胃口的就吐掉。有一次,我又犯老毛病了,爸爸皺起了眉頭,十分嚴厲地批評我:「你怎麼又挑食了?這是浪費!」我小聲地說:「我就吐掉了一小口。」爸爸看著我,搖了搖頭,問道:「你知道這糧食是怎麼來的嗎?」我仰起小臉,說:「知道啊!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啊!」「那你知道怎麼種出來的嗎?」爸爸又追問道,我搖了搖頭。於是,爸爸決定帶我到鄉下外婆家去看一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我們來到了外婆家,爸爸說正趕上農忙,外婆外公都去下地幹活了,於是我們也去了田間,一路走去,我看到稻田裡,許多人都在插秧,太陽火辣辣的,曬得人喘不過氣,農田裡放了很多水,水沒過了人們的腳踝,一直到小腿肚,只見一個老爺爺,他戴著草帽,頭髮花白,彎著腰,深一腳,淺一腳地移動著步子,手裡拿著水稻秧一棵一棵地插著,汗水已經溼透了他的上衣!我不禁想:農民伯伯可真辛苦啊!爸爸說,這才是第一步呢,插完秧,以後還要不斷地鋤草,施肥,除蟲,收割,才能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糧食。我想起外公手上厚厚的老繭,黑黝黝的皮膚,那都是長期勞作形成的。想起這些,我心裡酸溜溜的,為我以前隨意浪費糧食的行為內疚極了!那時候,我便做了決定,要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孩子!
最近,看電視上報導,還有好多山區的孩子吃不飽,只能挨餓上學,我想,如果我們每人都節約一粒糧食,那麼我們全中國十三億人一天就可以節約十三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飢餓之苦。隨著「光碟行動」在全社會的全面鋪開,我發現節約糧食的美德也如春潮熱浪般在校園蔓延,同學們很少有剩飯,吃多少,盛多少。大家都以「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為恥」。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愛糧節糧的模範。
《愛糧》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建國以來,我們以佔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糧食浪費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擔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適值糧食科技活動周的來臨,在國家糧食局主導下,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輕工大學分別組織開展了以「科學節糧減損,保障糧食安全」為主題的大學生辯論賽、話劇表演、攝影展覽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參與廣泛的活動,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產生了熱烈反響,我們深刻認識到繼續深入、廣泛地開展此類活動的重要社會意義和影響。特此,我們向全國高校師生發出以下倡議:
一、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節糧愛糧」知識,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新風尚。
二、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適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費;到食堂飯店就餐,打包剩餘飯菜,以「光碟」為榮,以「剩飯」為恥,堅持「餐餐不餘、年年有餘」,爭做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楷模。
三、爭做愛糧節糧的宣傳者。宣傳「節糧愛糧」的相關知識和減少浪費的措施,增強節約意識,影響和帶動高校學生及全社會加入到愛糧節糧的行動中來,引領崇尚節儉的社會風尚。
老師們、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凝心聚力,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共創節約型校園、節約型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