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期末考試作文題目:開卷未必有益
2024-08-04 04:29:10
範文一
古人說:「開卷有益。」顧名思義:只要你願意打開書閱讀,就會受益。我卻覺得,開卷未必有益!為什麼呢?你可要聽仔細囉。
我曾經讀過《上下五千年》、《愛的教育》、《天方夜譚》……這些書對我們學習有幫助,確是讓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讀過《雞皮疙瘩》,剛開始讀,就覺得十分恐怖,讀了一部分,就再也沒有讀下去,因為那實在是太恐怖了。小時候,我因追潮流,買了兩本《老夫子》,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事,只覺得好玩。長大後,我才意識到內容大多是惡意去傷害他人,將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那兩本《老夫子》早已成為家裡的「觀賞品」。顯然,並不是全部書籍都有益,是一些適合我們的年齡,有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書、能幫助我們「真、善、美」的書,才值得我們閱讀,才對我們有益。
記得有一天,我和小夥伴們談起自己的閱讀情況,有一個小夥伴得意洋洋地說:「《簡.愛》真好看,真想一口氣全部看完。」夥伴們聽了,紛紛向他投去迷惑的眼光。有一個小夥伴顯得十分不屑,問那個小朋友:「你看完《紅樓夢》嗎?連我國古典名著都沒看過,就看外國名著?我家有一本《紅樓夢》,我看過好幾遍哩!」「真的?」我們異口同聲地問道。但是我們向他問及《紅夢樓》的一些知識時,結果卻是一問三不知。可以看出,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一些深奧的社會知識,得到、收穫的終歸是零。
讓我們一起讀一些有益的、適合我們閱讀的書吧!不要浪費時間去閱讀一些暫時不適合我們讀的書,甚至對我們有害的書。讓我們記住開卷未必有益的含義吧。如果要真正體現開卷有益的話,那麼千萬可別開錯卷呀!
範文二
人們歷來提倡多讀書,說是「開卷有益」,但仔細一推敲,這種說法又有些含混籠統。世界上既存在真.善.美,同時,也就會有假.惡.醜。書也不例外。如果我們良萎不分,飢不擇食,那「開卷有益」之說就值得深思了。
有些同學看武俠,言情之類的小說.書刊,廢寢忘食,手不試卷,一旦走火入魔,進入「角色」便恍恍惚惚,無心上課,甚至荒廢了學業。更有甚者,由於受那些黃色書刊的薰染誘惑,年紀輕輕就走上犯罪道路。他們看書可謂「破萬卷」吧!然而,非但沒有「下筆如有神」,反而進了大牢,還不知罪在哪裡。
還有,一旦看上了書,那些書就象磁鐵般吸引著我們,吃飯也看,睡覺也看,走路也看…..這樣不僅影響我們的視力,還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在「卷」的思想內容上。菲爾丁說過:「不好的書,就象不好的朋友,會把你殘害!」對於那些浸透著反動思想的內容,表現低級庸俗趣味,引人步入人生的歧途的「卷」,可要提高警惕,不讀為妙。那樣的「書卷」越是情節離奇,或許還有點「藝術性」,就越容易使人受害!
凡事有利必有鄙,我們應認識到開卷的鄙啊!
範文三
自古以來,「書」是名人成功的梯子,開卷是成功的第一步。三國時呂蒙大將軍也因多讀兵書,從大老粗變為了軍事大將軍。
難道開卷就真的有益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
通常書越讀越多知識就越廣。如果把「書」看作一個貶義詞,如「黃色書」,那麼這個開卷就是大錯特錯,開卷就是有害無益。再則,書上的東西不可全信。如果你買到盜版書或亂編亂談的書,你開卷看的那麼也是有害無益的書了。
再說說對書的知識理解吧!書上知識理解對了,那將終身受益,理解錯了,那將終身受害。「益」「害」看似無關,在生活中卻無不息息相關。
對於開卷,開卷是好書乃為有益,開卷是壞書獲人心的乃有害。有害有益,那麼就是未必有益。其實,開卷就要開好的書,做一個好的開始。書就要看有科學性、權威性、有重大意義的書,只有這樣才沒有浪費青春,浪費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