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間接為富智康上半年賺8億
2024-10-05 06:34:10
因為追趕不上智慧型手機的潮流,富智康的業績曾經一落千丈,但最近它似乎恢復了「元氣」。6月24日,富智康集團發布盈利預告,預計2015 年上半年淨利潤約為1.2~1.35 億美元(人民幣逾8億元),對應同比增長141~171%(2014年上半年淨利潤約為4,984 萬美元)。對於盈利原因,富智康指出受益於綜合毛利率持續增長。摩根史坦利則發表報告表示,上調富智康目標價由5元升至5.7元。
儘管手機終端需求放緩,但富智康仍可通過更佳金屬機殼的組合、多元化客戶基礎、成本控制令其價值得到提升。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富智康的主要客戶包括國內手機廠商華為、小米等,國際廠商則包括索尼和黑莓等公司,而在此輪業績貢獻中,國產手機廠商佔主導因素。此前,富智康名為「富士康國際」,主要客戶還包括了諾基亞、摩託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公司,與鴻海在內地的代工工廠富士康不同,並不代工蘋果公司相關業務。
小米、華為成業績助推器
摩根史坦利指出,預計全球智慧型手機今年增長16%,富智康可受惠於華為、小米增長等。
過去兩年時間裡,小米的品牌和富智康的供應能力結合在一起,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小米的一半產量來自富智康,而富智康一半的產品出貨量也供應給了小米。2013年,富智康的智慧型手機產量為2500萬部,去年則達到5000萬部。而華為的銷量也在逐步增長。
「預計華為在今明兩年佔富智康的銷售收入各為16%及20%。」摩根史坦利分析稱。
中金公司近日也發布報告稱,華為有望成為富智康2015 年主要增長動力。自2014 年4 季度開始,富智康集團在華為的手機外殼市場份額不斷提高,預計華為2015/16 年收入貢獻有望分別達到15%和18%。
前不久華為也對外公布了上半年手機的銷售情況。「華為手機首次實現單月銷量過千萬,這樣的成績之前只有蘋果和三星才能夠做得到,而現在華為也做到了。」華為消費者業務中國區總裁朱平表示,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為5000萬部。
事實上,從銷量到品牌,從國內到國外,華為、小米所代表的國產客戶正成為供應鏈特別是代工廠商爭搶的對象。
據臺灣媒體報導,目前小米已成為臺灣手機代工企業第二大夥伴,今年訂單約6800萬臺,蘋果仍以2.2億臺居冠,小米正以黑馬姿態拉升臺灣手機代工的出貨量。
而在富智康的業務中,小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跟小米合作一年後,2014年其收益提高了37%,達到五年來最高水平。同時公司淨收入也創2007年以來最高紀錄。銷量的漲幅甚至超過母公司鴻海6.6%。而在今年,甚至是加大馬力投資印度工廠,為小米業務提供充裕產能。
此前,因為國際廠商代工業務的低迷,富智康曾創下自2005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虧損。曾在一次採訪中,富智康主席童文欣說道,公司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彌補之前巨大的損失,重返成功之路。2013年3月21日,郭臺銘親自前往創建僅三年的小米公司拜訪,而在當時,小米只是默默無聞的小公司。
「客戶群不斷拓展有望彌補全球智慧型手機OEM 廠商和國內OEM 廠商市場份額下降帶來的損失。」中金公司分析員林榮彥如是說。
業務調整減少「代工依賴」
「只要願意把利潤拿掉一點,把單子拿回來,鴻海的營業額就會增加了,不過這種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事情,鴻海現在不會去做。」在去年的一次股東大會上,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表示,未來希望至少能有10%的利潤增長空間,甚至可以以15%為努力的目標。郭臺銘坦言,如果真的要玩成本價格的遊戲,鴻海有自信。但目前的鴻海不會為了爭取營收成長,而去做殺價競爭的遊戲。
鴻海在2012年起開始啟動轉型計劃,郭臺銘承諾往後幾年鴻海必將持續成長,且引領的動能非來自單一產品客戶,而是全面結構性轉變所誘發的成長。
這種理念也影響著富智康近兩年的發展。
以往,前三大客戶對富智康營收的貢獻曾達到80%。而現在富智康的主要客戶包括了華為、小米、魅族等多家品牌手機廠商,前五大客戶佔營收的70%至80%。
艾媒諮詢CEO張毅對本報記者表示,客戶群不斷拓展有有望減少富智康的風險。
而從印度建廠的動作看來,富智康也並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據了解,富智康已將印度手機廠商Micromax Informatics納入為自己的客戶,目前,Micromax正在和三星爭奪印度市場業內知名的地位。
除此之外,中富智康也在通過增值業務提供公司利潤。 童文欣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除手機組裝之外,富智康今年還將銷售高利潤率的元件,因此今年的利潤增長將超過營收增長。
中金分析師林榮彥指出,富智康集團盈利超預期主要因為對國內智慧型手機OEM 廠商零部件銷售增加(主要是金屬外殼)。雖然銷售增速可能趨緩,但是預計公司有望通過升級金屬外殼優化產品結構,從而進一步提高利潤率水平。而採用該項技術的華為和魅族高端業務發展正在帶來上行空間。
彭博社統計的分析師平均預期顯示,富智康今年營收將同比增長6%,而淨利潤將同比增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