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開學作文:籠中鳥
2024-10-09 10:27:10 1
做一隻籠中鳥,不僅會失去自由,還會失去自我。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小學六年級開學作文:籠中鳥,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小學六年級開學作文:籠中鳥(一)
郭峰就像一隻籠中鳥,每天被困在家裡。
這天,他剛做完作業,便高興地大叫"解放啦!"這時,郭峰的媽媽走了過來,把幾張卷子"啪"的一聲拍在地上,說:"你必須多做幾張卷子!"郭峰有些委屈,便反駁道:"家庭作業我都完成了,為什麼……""多做是為了你著想。""我--不--做"他媽惱了,大叫"反了你了",一巴掌打了過去,郭峰只得不情願地去做了。
郭峰恨不得把卷子撕了,他手中的筆不停地晃動,手也發抖,可最終還是嘆了口氣,搖搖頭,放下了筆。偏偏屋漏又遭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有個攔路虎擋住了,他痛苦的躺在床上。思索著自由自在的小鳥,他媽突然闖了進來,用冷冷的眼神看他,他不敢正視,只得丟下一名"切,一點不了解我的痛苦",結果聽到一聲咆哮:"你說什麼?"這時,他背上又多了一個手掌印。
他乖乖寫完"殺千刀"的卷子,只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爸爸又拿來一張卷子,讓郭峰做完,啊!他一頭倒在床上……
他又無可奈何,只得拿起了筆,想:"哆拉A夢,來幫助我吧,如果你來,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寫完"。可一切幻想皆為泡沫,因為來"視察"的爸爸給他一巴掌,背上已有三個掌印了……
我代表所有兒童,呼籲父母給孩子自由,讓他們做翱翔的鳥兒。
小學六年級開學作文:籠中鳥(二)
我想要說:「溺愛是罪。」
——題記
天是藍的,藍得詭異,一片空曠,叫人的心口驀地一疼。那是因為,失去了鳥的痕跡。
籠子裡,一隻美麗的金絲雀,閉目養神,看似悠然自得。半晌,卻見一滴淚溢眶而出。我不明白這是真是假,這牽動我心弦的一剪夢,泛起了我心湖的萬丈波瀾。已經不止一次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新聞了:「某某學生因考場失意,或所遇不順,輕易捨棄了生命,通過調查發現他(她)的性格……」我一直以為,這樣的報導是失敗的,為什麼沒有人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鑄成這種性格呢?人性並非天生,如果沒有一個潮溼的環境,苔蘚怎麼會肆意蔓延?一份報導顯示出,中國的家長是最會溺愛孩子的家長。他們「用心良苦」地幫助孩子擇友交往,幫孩子圈定交友黑名單,只讓孩子與成績好的同學交往,於是,孩子失去了交友的鑑別能力。寒冷的冬天,他們給孩子買來電子暖爐,讓孩子時時刻刻地抱著,於是,孩子失去了與寒冬抗衡的毅力。
這樣的孩子,怎會不脆弱得像玻璃娃娃呢?
籠子裡的鳥是痛苦的,因為它的翅膀已不屬於天空。鳥的淚,是無聲的吶喊,要自立,要自由!
沒有誰能承諾永遠陪著誰,沒有誰的翅膀能永遠保護誰,溺愛是一種罪,是在你習慣有人相伴後離你而去,是硬生生地折斷你的翅膀。想要把花養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華麗花瓶裡,花會很快枯去。太過偏激的愛,是一種錯愛,是一種把孩子培養得孤僻,脆弱和敏感的機器。所以有人,不懂得轉個彎,不懂得自我激勵。所以有人,輕易放棄生命。
我用我稚嫩的筆,書寫我對溺愛的批駁,或許力量不夠,但事實就是事實,而且糟糕。
話題老套,問題卻存在得根深蒂固,這並非無病呻吟。育人者,需深思。
籠子裡,有悲哀的鳥,華美而空虛的籠室,渾濁而稀薄的空氣,讓它淚流不止。這裡有籠中鳥。
但願這裡沒有籠中鳥。
小學六年級開學作文:籠中鳥(三)
籠中鳥,有兩層意思,一種用來指鳥,一種用來指人。在籠中是很不好受的,所以,我們不當籠中鳥。
籠中的鳥每天除了能嘰嘰喳喳地叫,就再也不能幹什麼了,頂多能吃吃米,咬咬籠子。在籠中的鳥生活是很煩悶的,它們的心裡是怎麼樣想的?人是否有這樣的想法?
沒有錯,人也有這樣的想法,在什麼時候?在小時候,在學習的時候。大人說學習很重要,沒有知識,長大了沒有飯吃。這個我們知道,但是我們必須得把他當回事,有的人小時候覺得學習沒有什麼,後來,每天只能在大街上求人施捨。我們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我們要自覺學習。學習,不是件難事,只要有恆心。你自願學習的,就好,但如果是被別人逼著學的,那效果就大大不一樣了。
小強自己寫了一個小時,大腦弄得迷迷糊糊的,本來想出房門輕鬆一下,可才站起來,就有人嘮叨:「才寫一個小時就停了?」
小強回答:「什麼叫『才』呀?大腦工作一個小時就要休息的。」
「你以為自己和別人一樣笨呀?別人寫不了,我們就要寫下去!」
小強心裡很不高興,心想默默想著:你們倒好,在電視機前嘻嘻哈哈,也不考慮考慮學習多辛苦。
這就是籠中鳥的感受,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感受,本來對學習是非常有興趣的,可是被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限制,那份熱愛學習的心就這樣被活活嚇沒了。
希望大家的父母不要過分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否則,很可能會變成「望子成聾,望女成瘋」的。
小學六年級開學作文:籠中鳥(四)
鳥籠已經打開一扇門,
它只要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飛出籠中,
在那無盡的天空翱翔,沒了空間的束縛,享受生命的自由。
然而它猶豫了,它很嚮往外邊的世界,很羨慕那些在藍天白雲下翱翔的鳥們,但卻沒有跨出牢籠的勇氣,因為他習慣了籠中的生活。
當我們嘲笑鳥的愚蠢的時候,有沒有想想我們自己,是否也像籠中鳥一樣?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裡,每天在上班、下班、睡覺中循環,
我們是否厭倦了此種生活?
是否天天抱怨空閒時間太少,沒時間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人生?
但是每當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支配的時候,
我們是否會堅定的去彌補自己的遺憾,去感受我們嚮往的那多彩的生活?
還是會像以前一樣無聊的呆在家裡,獨自承受內心的煩躁,
我們或許會說「工作太累了,今天該休息了」,
這樣可能會減少內心的煩躁,但是我們內心深處還在鄙視自己吧。
一句老話說的好「能戰勝自己的人,都是英雄」,
人的血液裡也遺傳了動物的那中惰性,會被自己的「習慣」束縛,
如果不能打破束縛,自己也會像籠中鳥一樣,門已經打開,但卻被自己束縛了腳步。
「美好」的生活就在咫尺間,當習慣了「厭倦」的生活,沒有毅力跨出那一小步,那「美好」的生活永遠在那咫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