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鳥的作文
2024-10-19 20:32:10
導語:老人走到外面,打開鳥籠,想讓小鳥投入蔚藍的天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鳥的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篇一:老人與小鳥
夕陽西墜,霞光染紅了半邊的天空,老人孤獨的身影,在長長的小道上漫無目的地徘徊著。對於他來說,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熟悉,伴隨他多少的日日月月。突然,老人的目光聚集在了一塊石頭上面——
一隻小鳥在無助地掙扎著,發出悽涼的叫聲。老人彎下腰,注視著小鳥,一股暖流划過他的心頭,他不由自主地伸出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隻柔弱的小鳥,回到他那冷清的家。
老人從一個角落裡翻出了一隻沾滿灰塵的鞋盒,擦乾淨,從外面找來一些柔軟枯敗的草,鋪上去,把小鳥安頓好。第二天,老人睡意朦朧,被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驚醒了,老人忽然想起來小鳥應該很多天沒有吃飯了,便給小鳥餵食。
老人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便開始整理房間,不一會兒,黑壓壓的房間變得明亮二寬敞。
時間一天天過去,老人在與小鳥一起的生活中,變得快樂、開朗起來。這時他從未有過的感受。但老人覺得,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剝奪了小鳥的自由。
春天來了,老人家門旁的柳樹吐出了新的枝芽,春風給她梳理著長辮子,柳樹旁有個池塘,池塘的水清澈見底;池塘裡,荷花的葉子舒展了,給春天帶來了光彩。
老人走到外面,打開鳥籠,想讓小鳥投入蔚藍的天空。可日久生情,小鳥在天空盤旋了兩圈又飛了回來。老人狠下心,不管小鳥怎麼飛回來,老人都不理睬它。可老人正轉過身,偷偷地擦眼淚呢。
小鳥見流下來無望,便戀戀不捨地飛走了,小鳥不時還會回頭看看這個生活了幾個月的家。老人躲在屋裡,目送小鳥回到大自然。
老人又變成了孤獨的老人。小鳥飛回來了,還帶了一個夥伴。兩隻小鳥每天站在柳樹上給老人唱歌,老人總是覺得屋裡有了一種生機,自己並不是一個人。是啊,那是因為他的小鳥一直在門外的柳樹上陪伴著他,為他歌唱。
夏天到了,荷花開了,荷花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老人出來散步,他出來沒發現世界竟然如此美妙。這時,一陣清脆悅耳的鳥叫聲傳入耳中,老人的目光四處尋找著,最後停在了那棵柳樹上。
老人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小鳥回來陪伴自己了,每天唱歌給自己聽。怪不得家裡有了活,力,有了生機。
老人再也不趕小鳥走了。小鳥在柳樹上築了巢,每天早上,小鳥都用歌聲把老人叫醒,老人與小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老人心中,小鳥就是他的家人,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篇二:小鳥與老人
老人家的附近有個公園,公園裡非常漂亮,裡面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和一大片一大片柳樹,美麗的很。
老人每早晨都去公園散步,去欣賞一番美麗風景。夏天的一個早晨,老人像往常一樣在散步,忽然,他看見一朵荷花上,正停著一隻小鳥,他疲憊地躺在荷花上,老人把他救了出來,並把小鳥帶回了家,老人精心的照顧小鳥,小鳥給老人家帶來許多歡樂,經常跟老人一起玩耍、唱歌,使老人地家裡不顯得寂寞了,日子長久了小鳥傷好了,但與老人建立了一個深厚的感情,老人想:「不能讓小鳥一直在自己的家裡吧!它也有自由,應該讓它重回大自然。」老人心裡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把小鳥放了,小鳥在劉樹頂上盤旋了幾天,好像在給老人告別,小鳥戀戀不捨的飛走了,但每年的春天小鳥都會在柳樹上築巢,直到秋天才走。
小鳥死去了,它的後代也一直在那棵柳樹上築巢。
篇三:老人和小鳥
有一天,一隻小鳥的腳傷了,飛到了一個窮老人家。窮老人看見這隻鳥很可憐,就給它治傷。
過了幾天,小鳥的傷好了,它要離開老人家了。它找到一粒瓜籽,放在老人家門口。
第二天早晨,老人剛要出門,發現門口有一粒瓜籽。他把瓜籽種在地裡。老人每天給它澆兩次水。漸漸地,瓜籽發芽了,抽出細長的藤,開了幾朵黃色的小花,花謝了,藤上掛著幾個小冬瓜。
過了不久,小冬瓜長成大冬瓜了。老人都快抱不動它了。老人摘下冬瓜,帶回家。他拿刀切開冬瓜,發現裡面有許多金子。老人高興極了。從此以後,老人過上了好日子,還經常幫助村裡的窮人呢。
篇四:老人與小鳥
外婆得了癌症,醫生說,除了手術和化療,病人的精神狀態將是她延長生命、保證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天,媽媽給外婆弄來一隻黃雀,希望這小精靈能在外婆最後的歲月裡給地帶來快樂。
小鳥來到這陌生的環境,顯得驚恐不安,它不肘地從籠子這邊跳到那邊,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如果有人走到籠子前,它便撲騰得更厲害了。
它望望滿缸子的黍子,不吃,只是偶爾懶懶地喝一口水,顯出毫不熱心的樣子。我聽說黃雀是會唱歌的,可怎麼從沒聽見它叫過呢?我焦急地問外婆:「外婆,這是怎麼回事?是小鳥病了,還是天生的啞巴?「不會的,傻孩子!小鳥初到這裡,能不害怕嗎?」
外婆笑著對我說。她把蘋果切成小片,夾在籠子上,還掰了一小塊麵包,插在圍欄的空隙中,外婆還給它吃青菜,而且是最嫩最好的菜心。晚上睡覺前,外婆總不忘用一塊絨布把鳥籠罩起來,讓小鳥睡個安穩覺;早晨,她又要把鳥籠清洗一遍,若有太陽,就讓小鳥曬個痛快。外婆不準我們去打攪小鳥,惟恐驚嚇了它。一天.兩天……小鳥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漸漸變了。它不再拒絕進食,而且還吃得津津有昧。
有時,外婆還會用溼溼的手指蘸點黍子,伸到籠子裡,小鳥先是嚇了一跳,但它打量了外婆一陣之後,便毫不客氣地低頭啄起外婆的手指來。吃完了,還意猶未盡地瞅瞅外婆。更叫人高興的是,它終於第一次亮起它那響亮的喉嚨,發出清脆的嗚叫,叫聲劃破了屋中的寂靜,那是多麼富有生命力的嗚叫啊!一個明朗的微笑在外婆嘴邊漾開,漾開……從此,外婆與那小鳥結下了不解之緣。她給小鳥安排各式的「菜譜」,小鳥唱歌時,外婆總是它最忠實的聽眾,而小鳥呢,也樂意為外婆演唱優美動聽的曲子,歌喉也日漸婉轉。天氣一熱,小鳥還會將頭伸進水裡,把頭上的羽毛蘸溼,再把頭使勁地在翅膀裡來回蹭幾下,弄得全身都溼漉漉的,最後,還使勁抖動著羽毛,弄得水珠四濺,樣子煞是可愛,外婆還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告訴我,小鳥睡覺時頭縮在翅膀裡,整個身體圓鼓鼓的,胖乎乎的,像個蓬鬆的絨球。終於有一次,我在外婆那兒親眼看到它那可掬的憨態。小鳥在外婆那兒快樂地生活,外婆從小鳥那裡得到無窮的快樂。
清晨,一縷溫馨的陽光灑滿小屋。
在那沐浴著陽光的窗口,一隻活潑可愛的小黃雀儼然一個歌唱家,歡快地唱出婉轉的曲子,在它的旁邊,一個白髮蒼蒼的瘦削的老人,微微仰起頭,側耳傾聽那美妙的樂曲,臉上露出一絲快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