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四核智能機 憑什麼是魅族MX
2024-10-15 14:25:10
從世界上第一塊桌面級的單核CPU到現在定義的四核,電腦花了50多年。然而從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型手機iPhone上市到第一款四核手機降臨,智能機不過花了5年的時間。當然智能機所採用的基於RISC(簡單指令集)的嵌入式的處理器晶片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桌面級CPU半個多世紀的技術積澱。說現在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在2012年第二季度,各家四核心旗艦機型陸續上市時,罕見的國內廠家魅族以國內第一,世界第三的的身份成功進入第一陣營,雖然不像其他廠家那樣去宣傳,但作為自主品牌魅族走出的這一步不可謂不偉大。
四核之難難在何處?
四核心帶來的不僅是性能上的提升,更會帶來巨大的市場效應,這對於任何一個廠家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但是要第一時間推出四核手機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賣方市場,你可以拿到足夠的四核晶片嗎?
在目前手機晶片領域,主要有幾大供應商,較早進入嵌入式處理器晶片領域並一向注重性能的三星半導,和諾基亞多年合作的廠商德州儀器,作為顯卡領域巨頭的後起之秀英偉達,還有掌握大量專利的高通。目前量產的四核心晶片只有英偉達和三星。除了尚不明確的德州儀器外,高通的S4四核心CPU應該是已經在少量量產中。
作為手機中智慧財產權最為密集的CPU(嵌入式處理器,以下簡稱CPU),核心非核心技術幾乎都是被少數國家和少數廠家所掌握,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國內研發環境不理想都造成了讓這一差距越拉越大。從目前智能機行業來看也是如此,不具有製造晶片能力的手機廠家(絕大多數的智能機廠商都不具備)會嚴重受制於上遊的晶片供應商。這一現象還廣泛存在於高端屏幕、通訊基帶晶片,相機傳感器等等核心部件上。如果一家同時具有晶片和手機設計能力的廠家製造出一款晶片,那麼他可能會將此晶片延後一個季度左右大量提供給其他廠家。所以除非極少數出貨量極大,但本身不具有晶片製造業務的廠家比如蘋果,否則很難打動上遊廠家將非常先進的部件優先給你使用。
足夠強勁的研發能力。
如果不在行業內恐怕真的很難理解這點的難度和重要性是遠遠高於第一點的,就是你不僅要能提前拿到,還要有能力將其開發出來。
任何晶片正式量產之前,都會提供少量晶片提供給廠家,各個廠家會根據CPU先做出開發板(可以想像成主板和電腦主板一樣大的手機),並提前開始做底層、進行新產品開發,當供應商提供大批量的晶片的時候,理想情況是開發工作也接近完成,但實際開發周期因各個廠家的實力不同而相差巨大。
例如,HTC若想要第一時間推出四核產品,CPU的選擇有三個:第一,和自己合作已久的高通,雖然有著昂貴的抽層式的價格,但是集成基帶的高整合性可以很大限度的降低廠家的開發難度,縮短上市時間。(小米能輕易地從WCDMA快速推出TD版的原因離不開也高通的強大實力)但是實際情況是正向28nm製程過渡的高通在第二季度剛剛少量量產雙核版本,四核大量量產還需要延後。第二,三星。面對目前僅次於蘋果的帝國,HTC正面衝突雖然不多,但是背後的戰略博弈讓HTC不會輕易將自己旗艦的訂單這麼輕易的交付給三星。第三,作為後起之秀的NVIDIA拿出了第一款可以上市的量產的四核晶片Tegra3,雖然為了時間妥協給了製程(唯一一個停留在40nm的四核心處理器),但是飢餓焦灼的HTC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憑什麼是魅族,而不是他、她、TA?
絕大多數的網友可能都會以為國內第一款四核可能是來自華為的四核D1,但是這款從年初開始做宣傳的機型竟然到7月還未上市。在魅族論壇很早也聽到了四核心的上市消息,並在4月的微博活動中說明四核即將上市,但是作為一家經常跳票的廠家,大家都慣性的將其發布時間自動理解為順延半年後,然而在6月下旬,魅族真的拿出了四核心的 MX 4-core,並作為國內第一款上市的手機賺足了眼球後,在香港和歐美也引起了許多玩家的關注。
從M8到M9再到MX,魅族都採用了同時代市面上性能最為強大的蜂鳥、獵戶座,然而這都是來自三星半導,雖然意識到魅族和三星之間的「基情」和「默契」,但是還是未料到魅族的竟然如此得到供應商認可,並在三星推出旗艦機S3的短短的十幾天內正式上市MX四核版本。此外,據稱,國內另外一家知名廠商也很早開始同款CPU的開發,而且早於魅族,但是現在仍不見其聲。從這些跡象看來,魅族的硬體開發能力不可謂不恐怖(當然,魅族自家定製的Flyme系統現在還不夠完美,這倒是要調侃一下的)。值得注意的是,從三星發布M8採用的CPU,到蜂鳥再到獵戶系列的時間開始算起,魅族推出新產品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這樣讓渡的時間可以繼續投入到優化工作以及下一代產品研發中。如果能把握住這種良性循環,魅族將更容易和國內繼續拉開差距。
今天不是平凡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廠家看到了智能機中蘊含的各種可能,並一窩蜂的湧入這塊大蛋糕,當一流的廠家在追求設計,著手利用儲備專利增加營收的時候,國內的不少廠家還為供應商是否國產進口而爭吵。有時候,看著這個顯得十分低調的公司,做著一些不那麼低調的事情,筆者有什麼理由不為這個曾經做出最好MP3,第一個去嘗試智能機,追求極致並率先推出四核手機的公司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