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飛向世界的對鳥作文
2024-10-15 02:02:10 2
著名歌唱家溫州民歌演唱代表性人物溫州歌舞團團長
代表溫州民歌最高成就的是《對鳥》,而把《對鳥》從民間俚曲「晉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民歌教材之一,把生動諧趣的樂清山歌傳唱至歐美舞臺,盧桂芳是首屈一指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從1979年正式開始在溫州的舞臺上唱響《對鳥》,一直到如今,盧桂芳在30餘年的藝術歷程裡,一次次給予《對鳥》以「專業加工」,一次次豐富《對鳥》的「形態」,一次次賦予《對鳥》新的靈性……《對鳥》從「歌舞之鄉」飛向世界,繼而奠定了盧桂芳溫州民歌演唱代表性人物的地位。
「楊麗萍為什麼紅火?為什麼長盛不衰?」關鍵在於楊麗萍捕捉了鮮明的雲南特色。立足本土和地域特色,是盧桂芳演唱《對鳥》的內心基礎。1979年的全國民族民間唱法大賽,盧桂芳以《對鳥》《叮叮噹》成為溫州唯一入圍者。1983年全省青年歌手大賽專業組盧桂芳獲得第四名,在全省地市級歌手中排名最前。自此,凡省裡組團巡迴演出,盧必定是一分子,她所演唱的就是溫州特色的民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持地域特色才能長久」——這個理念逐漸在盧桂芳的心裡紮根。民歌來源於生活,從「原生態」到舞臺曲目,需要改編、整理、擴充,盧桂芳認為,民歌演唱要有自己的二度創作,才有創新,才有發揮。最早的民間《對鳥》曲子過小,盧桂芳於是把曲子變「大」,音域加寬,情感上加以琢磨,這一「擴充」得到專家的認可。但是一到全國賽場,仍然感覺還是太小,「你看《烏蘇里船歌》《孟姜女》多麼高亢大氣啊」。那是1995年的中國民歌精英大賽,盧桂芳連夜修改,向姜嘉鏘老師求援,找到熟悉的專家配器,這次的改進增加了中間環節,強調了情緒變化,使《對鳥》第一次呈現了活潑有趣的情節,在情感上的表達更趨於飽滿,那次大賽盧桂芳獲得優秀獎,《對鳥》也在央視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反覆播放。一次次的完善,多年來的悉心琢磨,不同場合的吸收養分,使盧桂芳的信心也不斷得到增強,並把《對鳥》衍生創作出多個版本:組合唱、無伴奏合唱、純「原生態」演唱等,可根據不同的比賽和演出要求來「挑選」版本,「二度創作體現在演唱技法和表現力上,不變的是歌曲的民間氣息和內在精髓」。盧桂芳說。1998年第五屆省音舞節,盧桂芳的《對鳥》獲個人演唱一等獎;而2005年的第六屆省音舞節專業組比賽,溫州歌舞團的無伴奏合唱《對鳥》獲得創作和表演兩大金獎。
2000年,「丹桂情韻」盧桂芳個人演唱會舉行,這是對她個人演唱藝術的一次重要總結!10餘年來,溫州歌舞團數度出國演出,傳遞鄉情,傳播溫州文化,足跡遍布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墨西哥、德國、芬蘭,最具代表性的《對鳥》《叮叮噹》是必唱的歌曲。
在燦爛的演藝事業背後,盧桂芳總把自己的命運與溫州歌舞團聯結。在1978年進歌舞團之前,她是個從小熱愛歌唱、並天生一副好嗓音的年輕姑娘,內秀而踏踏實實,當過代課音樂老師,參加過業餘表演,得到當時溫州文工團(溫州歌舞團前身)副團長王克治的賞識,成為第一批入團的成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溫州歌舞團擁有實力強勁的演唱團隊:諸葛丹妮的美聲唱法、吳滌青的通俗唱法、呂循春的女中音、陳小珍的流行歌曲演唱,以及盧桂芳的民族唱法。本來,盧桂芳的目標是向李谷一學習,專心於演唱事業,不曾想時代的潮流賦予她另一項使命——1992年,盧桂芳接手演變之後的溫州歌舞團,出任團長。當時她的孩子還小,團裡只有一個辦公室,經費少得可憐,幾乎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總共只有盧桂芳、謝益新、王劍、李靈4個人。「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支持我做下去。」正在為建團30周年慶典而忙碌的盧桂芳無限感慨。為了省錢,當時的班子成員甚至都不拿全額工資。當年的艱辛在現在的盧桂芳看來是一段「光榮的歷程」,「很多事情都是逼起來去幹的」,盧桂芳說,而她性格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第一抓人才,第二走市場,第三要政策。另一方面,她還得利用自己的專業撐起歌舞團的門面,《對鳥》也因而成為歌舞團立足的民歌,2000年的「丹桂情韻」個人演唱會的另一個意圖也是希望打造有影響力的精品節目,帶動歌舞團在藝術創作和表演上的全面提升。到1998年,人才陸續引進,其中包括張德華、鄭立青這樣優秀的編導和歌手,在當年的第五屆省音舞節上,溫州歌舞團5個節目有3個獲得一等獎,取得令人震撼的佳績,自此走上繁榮之路,精品劇目迭出,獲獎連連。2000年創辦的藝術幼兒園,現在已經成為溫州知名的品牌幼兒園。
明天便是溫州歌舞團建團30周年的慶典,「有所作為是我的辦團宗旨,30年是一個新的起點。」盧桂芳感謝指點她成長的諸多老師,感謝扶持歌舞團發展的諸多人士。慶典匯報演出的壓軸戲是她的演唱《茶花頌》。人生的雙肩,一邊是行政,一邊是藝術,她的腳步未曾停歇,她在思考溫州歌舞團的下一個10年,她也在思考如何挖掘、傳承溫州的民歌。丹桂的情韻,歷經30年而更芳香。
[一隻飛向世界的對鳥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