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歷史上最強的詭辯,白馬非馬的通俗意思
2024-04-01 11:00:08 3
百家爭鳴中最強的一次詭辯就是公孫龍提出的白馬非馬,簡單來說就是「白馬」不等同於「馬」,按照公孫龍的邏輯就是如果白馬就等於馬,那麼黃馬,黑馬等其他顏色的馬難道就不是馬了嗎,但白馬非馬其實是片面的,是割裂了事物來看問題,屬於一種形上學的理論,下面跟著探秘志一起來看看吧!
白馬非馬的通俗意思
白馬非馬簡單來說就是「白馬」不等同於「馬」,因為「馬」是指動物名稱,而「白馬」是按馬的顏色分的,按照公孫龍的邏輯就是如果白馬就等於馬,那麼黃馬,黑馬等其他顏色的馬難道就不是馬了嗎?所以得出結論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因此白馬非馬,也就是白馬不是馬。這就和有點像,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你肯定要說為什麼爭論這麼無聊的問題,其實是由於當時的形勢所迫,相傳趙國流行起了烈性的馬匹傳染病,秦國為了防止傳染,就在函谷關口貼出告示,禁止馬匹入內,但是正好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了此地。
於是就和關口的官吏辯論了起來,白馬非馬的言論把官吏繞的頭都暈了,只能無奈的放過公孫龍,讓他進關,於是公孫龍的《白馬論》便名噪一時。
白馬非馬是詭辯嗎?
白馬非馬其實是割裂了事物來看問題,把共性和個性弄混了,白馬和馬的內涵不同,準確的說它們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包含關係,所以公孫龍的說法是將白馬和馬的共性與個性割裂開來看的,是一種形上學的理論。很多邏輯問題就像錢包悖論一樣,在很多方面都是說不通的。
「馬」和「白馬」是有區別的,「馬」包括了黃馬,黑馬,白馬等,這是白馬和其他馬的共性,公孫龍在這方面還是很正確的,而在後面的理論中形態不等同於顏色,所以白馬非馬,就犯了割裂看待事物的毛病,採用了字面意思上的歧義,才讓邏輯看似暢通。
類似白馬非馬的故事:離堅白
有人曾用白色的石頭來舉例,比如一個人說這個白色石頭很堅硬,而另一個人則假設你沒有摸這個石頭就知道它堅硬,或者你是瞎子時,看不到這塊堅硬的石頭是白色,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白色的堅硬石頭,只有白石頭和硬石頭。
這個故事也像白馬非馬一樣,犯了錯誤的形上學思維方式,割裂了白石頭和白色堅硬石頭之間的包含關係,才會產生類似的詭辯。這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在生活中不能只抓住事物的一個方面,割裂的看待事物之間的聯繫,要全面的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