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效應和溫水煮青蛙,到底誰騙了你什麼?實驗結果很意外
2024-03-27 06:35:06 2
人們近年來灌輸出來的許多心靈雞湯以及所觀察到的種種心理學現象告訴我們:事物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性,只要按規律性辦事,一定會取得理想的結果。不過科學家用淺顯的常識讓我們明白,一些爭論純粹是為「好聽」,如「鯰魚效應「、「溫水煮青蛙」等。
據說北大西洋漁夫們發現,把活鯰魚放進沙丁魚桶裡,可以使沙丁魚一直翻過來,活鯰魚通常能賣得比較好。
這一現象還運用於許多企業的人事管理中,通過比較主動的員工參與進來,可以帶動其他怠惰員工積極行動起來,所以稱之為鯰魚效應。
當然,不排除有部分能適應海水鹹度變化的鯰魚能與沙丁魚同住一桶,但他們久居此境,常選擇將沙丁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魚作為盤中餐,因此將鯰魚與沙丁魚搭配起來,怕是得不償失。
除此,科學家們還說,像魚桶一樣狹窄的空間內,沙丁魚、鯰魚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就死定了。把這兩者強行合在一起,不可能使沙丁魚保鮮,相反還可能影響到兩者的存活,因此這一常識很有必要被人所把握。
事實上,沒有哪只青蛙願意用水來加熱,但這要看加熱用水的快慢。若在短期內將水燒熱,青蛙亦能很快作出反應,輕易地跳出水面;慢慢升溫的水則的確使青蛙失去了精確的溫度知覺,終因體弱多病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