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將蟬製成巧克力,印度人用蟑螂產奶,怎麼開始瘋狂吃蟲
2024-03-27 05:36:06 2
數以億計的十七年蟬已開始破土而出。今後,蟬將活躍於美國2/3的土地上,不但以聒噪蟬鳴擾亂周邊居民生活,而且還將對當地生態安全造成影響。美國當局也曾嘗試用技術手段來消滅這類生物,特別是鑑於仍有相當數量的17年蟬沉睡於地下,它們仍需準備進行「持久戰」。
於是,美國有關人士也從中得到一些啟發,不僅把抓來的17年蟬炒來吃,而且開始大搞想像,把它們當作披薩餡料和沙拉食材來處理。更離譜,有人把十七年蟬做成巧克力。
另一方面,同受疫情困擾的印度也早已開始深入研究昆蟲。他們相信一種叫"太平洋折翅蠊"的昆蟲能生產出富含蛋白質的「牛奶」,將來它很可能會成為餐桌常客。
印度以太平洋折翅蠊為原料生產蟑螂奶
太平洋折翅蠊作為自然界唯一胎生蟑螂也是如此,它要給後代供給食物與養料,所以它能生成蛋白質結晶以便利用該物質養育後代。印度科學家正是受這一發現啟發,嘗試開發一種超級食物。
它除能提供蛋白質外,還含有許多肉類才能具有的胺基酸,其成分之複雜遠超想像,可望給超級食物帶來最佳原料。
儘管這一食品現在尚未普及,但科學家猜測,人們在短期內難以接受這一奇特食品。但鑑於「蟑螂奶」生產數量少,今後還可能製成保健品供人食用。
與牛奶相比較,「蟑螂奶」萃取起來就殘酷多了。由於研究者們發現要想抽取較多蛋白質晶體必須把太平洋折翅蠊剖開肚子,同樣意味著太平洋折翅蠊要為此而死,甚至如此僅能從1000種太平洋折翅蠊身上抽取100 g「蟑螂奶」。
因此當前最為理性的做法是採用先進的基因技術對其加以研究,可以在將來大量生產這一超級食物,而關於其市場前景是否看好還有待大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