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難忘的冬至優秀作文
2024-03-27 16:35:05 1
導語:傾聽著2016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冬至的作文,歡迎查閱與借鑑,謝謝。
篇一:難忘的冬至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祭祖等。而我要說的是我做湯圓的事。
記得前年冬至,我看見奶奶和媽媽在廚房做湯圓,就心血來潮。我想做湯圓,媽媽看出我的心思,說:「想來試試吧!」我點點頭,走了過去,準備大顯身手。
媽媽和奶奶因為做過很多次,所以這對她們來說小菜一碟。我本以為做湯圓很容易,可做起來很難:我那出一點麵團,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湯圓在我手心轉動。我感覺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來,這湯圓圓不圓的,像個鬼,媽媽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來。
媽媽手把手教我,我左耳聽,右耳出,總是做不好。最後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個比剛才好一點點的湯圓,可我還是覺得它不像湯圓,憑著感覺繼續做,可湯圓好像不情願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這湯圓老是給我唱反調。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補。這樣一來,湯圓變得跟碟子一樣大了。這時老妹經過廚房,看到了這個湯圓,捂著肚子大笑:「這哪是湯圓,這簡直就是飛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等一下整個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繼續做我的湯圓。哎!瞧,別人做的都出鍋了,而我的「四不像」還在手裡呢!
啊!冬至,這個傳統的節日,讓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諧,也明白了做事樣樣都有門道,要摸著規律,才能做好事情。這真是一個讓我難忘的冬至啊!
點評:這篇作文「難忘的冬至」的主要特色是敘述具體,細節真實,描寫生動,有真情實感,並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把「媽媽手把手教我做湯圓」寫得非常傳神,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冬至的難忘之情。
篇二:難忘的冬至
傾聽著2016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妹妹一放學就來到了奶奶家,說好了,要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爺爺、奶奶也正要出門樂呵呵地迎接我們呢!該吃晚飯了,奶奶端上了白切羊肉、紅燒排骨,熱氣騰騰的香菇雞湯全是我們愛吃的菜,奶奶說:「有句老話說啊,冬至夜,『有銅錢人吃一夜;嘸銅錢人凍一夜』舊社會中有多少人家,在這個時候窮人都只有挨凍的份啊!」奶奶在與我們憶苦思甜呢。
是啊,爺爺接著說:「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們多幸福啊!你們知不知道有關冬至的來歷呢?」晚飯後爺爺給我們講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以後就作為一個傳統節日來過了,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籽習俗。怪不到早上我們吃的就是奶奶從穆桂英美食店買回的糯米糰籽啊!
同時,爺爺說道:「冬至也是一個節氣,太陽的照射有過了冬,長一蔥;過了年,長塊田之說。每年冬至節也告訴我們氣候都要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交冬數九就是從冬至開始。有農彥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過了今晚明天就是冬至節了,太陽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春天也就離我們不遠了,冬至節前我們渡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冬至夜!
點評:這篇文章「有意義的冬至夜」,取材真實,選材恰當,內容緊貼現代生活,新穎別致,把握時代脈搏盡現時代氣息。文筆細膩流暢,如「奶奶端上了白切羊肉、紅燒排骨,熱氣騰騰的香菇雞湯全是我們愛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