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 護照上的字相當霸氣 (強大的祖國)
2024-03-27 16:52:07 2
「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檢查放行,按照約定予以保護,不要為難阻止」清朝時期中國護照上的27個字,非常霸氣。護照不光是現在有的,一個證件在古代是有的,例如清朝的護照上面只是短短的幾行字,卻是展現出來了一個強大的祖國,十分的霸道強勢。護照的出現
最早的護照是出現在1845年出現的,很多人在看西遊記的時候都知道唐僧手中拿的通關文典其實和護照是一樣的,而真正的意義上的護照,則是出現在1689年,當時的清政府,處於閉關鎖國的政策,護照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只能夠官員使用,能夠允許出國經營進行貿易。到了1919年的時候,隨著攝影技術的成熟才開始發放,有一些貼照片的護照,直到進入了民國時期,才走向了法治化新中國成立之後關於護照的發放也逐漸的與國際接軌。
在清朝時期的護照上面,則是寫了一條霸氣的語錄,主要是在海外我國的公民遇到危險國之後,是真的能夠請求外國的大使館員幫忙的。在清朝的護照上面算只有短短的一行字,這是按照國際慣例會議上的一行字,可是短短27個字,確實能夠讓人感覺到來自於政府的霸氣,當時的清政府無法保護自己的國民,顯得有些諷刺。
在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進入中國是不會被允許的,直到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清政府的無能,才導致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意了英國人只要是拿著游離火燒就能夠來中國通商。
當時我國的國門則是被強行的打開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合約,對於外來的國人推行了保護政策。當時的國民也是沒有辦法,只能夠漂洋過海去謀求生活,當時的清政府才開始對平民發放護照,也是按照慣例寫上了這27個霸氣的字。
雖然喊話十分的霸氣,但當時的西方列強並不是特別的買帳,再加上不平等的條約導致外國人能夠在境內橫行。我國華僑手中的護照則是如同白紙一般,國家不強大,護照上的話不論是多麼霸氣都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