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子是日常貨幣 為何到現代全都消失(仍然活躍)
2024-03-11 03:12:16 1
在古代的時候銀子是日常貨幣,數量非常多,現在之後之所以不常見並不是消失,而是都變成了一些裝飾品,很多人都沒能在意。銀子在古代是通用的,貨幣重要性非常大,相當於是白花花的錢財,到了現在之後很多人都糾結,為什麼再也看不到有那麼多的銀子所存在了,都去了哪裡?
古代的日常貨幣
在古代整個封建王朝之中,銀子一直都有出現,國是古代貨幣是非常流通的,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白銀,在當時白銀十分的昂貴,只有一些黃金貴族才能夠用起,白銀正式作為交易貨幣,還是在漢武帝開闢了絲綢之路之後才推行了幣制改革,有了白金的存在,白金的主要成分是銀和稀,有很多的人為了能夠有更多的銀子,就開始假冒偽劣,導致白銀貶值到商朝時,則是提高了貨幣流通的速度。
古代銀子產量低
在古代對於礦石的開採技術非常落後,銀子的產量特別低,銀子都是屬於大面額的貨幣,在普通百姓之中並不是特別多,多數都是來源於一些巨商之間的交易過程之中,到了元朝之後,白銀則是作為價值的尺度,當時就已經開始使用金銀作為貨幣,白銀的地位也在不斷的上升,到了明清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巔峰,製作成了明代的銀元寶,在日常生活之中百姓所用到的大多都是一些碎銀子,非常常見,數量也特別多。
白銀並沒有消失
在清朝的時候,我國的白銀持有量是世界第一國庫的白銀就達到了7830萬兩,當然後來由於籤訂了喪權辱國條約之後,很多的白銀流失到了海外白銀的數量在清朝的一段時間之中基本上都被消耗完畢,古代的白銀也就基本見不到了。而現在銀子不再是貨幣,但作為裝飾物還是經常性的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只是平常沒有被人們所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