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著五四的旋律——淺談青春800字作文
2024-10-25 19:18:10
導語: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具一格的,或有成功的喜悅,或有落寞的詩意,或者有高調絢爛地綻放,或者簡約樸素地含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青年節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五四青年節的作文一:
倘如預言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是新生的一代,但同時也避免不了面臨垮掉的危機。起初覺得青年人應該是自強不息,而今頓然失真,愧於言語。青年人所需要的一股活力好比是河流的源頭,渾濁骯髒雖不是他們的本性,但也不見其清澈見底之貌。
現在的青年人正在彼岸的繁華與此岸的寂寞之間徘徊,最終將何去何從,難以抉擇。在成長那段泥濘的路上行走,我們懂得彼此依賴,經歷過後,有的人看見彩虹,有的人則空想一場。憶想八十多年前的「五四運動」中,青年人是最具激情與活力的主力軍,搶佔革命的第一線。試問「五四」青年節的來歷,恐怕諸君當中無幾人能知曉,現在讀起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或是不以為然,認為那純粹是場歷史鬧劇;或是搖頭回應不知情。如今全國上下都在宣傳「五四」運動是場愛國運動,也是應時代之需求,比如xx分子發動的「314」暴亂、臺灣公投入聯以及xx分子阻擾聖火傳遞等一連續事件的發生,無不必要強調愛國之精神。於是,愛國便首先從青年人抓起。卻不知,當今的青年人還可曾是「五四」中的青年人麼?
暫且不論青年人的個人問題,現在普遍存在著一股虛偽、浮躁之學風。如何正確認識此類問題已成當務之急,我們無需過激的詞語來修飾一切,那些都是華而不實,只能讓人再次陷進虛偽的學風怪圈。
愛國,天天談愛國。何為愛國?縱不知其標準定義,但也絕對不是現在人人所謂的「愛國」。
愛國不是在虛擬的網絡中傳播諸如「不吃外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此類的言論,回想就是你自己一星期去幾次肯德基、麥當勞,雖嫌昂貴也從不吝嗇。比起當初在網絡上的壯志豪言就遜言失色了,問其原因,無人認為這事牽扯到愛國,不甚慚愧。
最近在網絡上散發得人盡皆知的「五一不逛***、沃爾瑪等國外商場購物就是愛國」,同時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你的「愛國」,竟做起頭像工作來。殊不知,現今騰訊qq個人頭像很大部分都換成了「愛國心」圖案,紅紅的心,大又大,難道這就真的表明一個人是「愛國」麼?愛國,一旦用以表現就缺少了深刻的內涵,只不過形式罷了。如今卻也成為了一種潮流,一種時尚,如此愛國,聞後聳驚,甚是發笑。
難怪「***」會針對中國人的虛偽而做出「五一」讓利活動頗有諷刺味道,期待上演中國人自己打自己臉的那一幕。可悲焉,可笑乎。此種「愛國」行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深思,難道現在青年人僅僅只能在表面上形成愛國的幻象?這一代怎麼能不說是被垮掉呢?青年人深思過這種問題的嚴重性麼?
五四青年節作文二:
戀戀秋風,我愛一彩最美;潺潺流水,我掬一捧最清,回溯歷史的足跡,我不忘毅者在成長道路上留下的青春泥濘的腳印。
一段戰爭硝煙與政治變換並存的歲月裡,一個新潮思想與封建舊守鬥爭的時代裡。一代偉人毛澤東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用大氣磅礴的詩篇抒寫豪壯的青春。他的青春在拋頭顱撒熱血的戰場上停留,在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的讀書聲中流連,在高舉著勝利旗幟的鏗鏘有力的吶喊聲中度過。他的青春就是一波巨瀾,潮起潮落時才能疊出驚心動魄的鳴響,方才能顯現出他的英雄本色。
有人認為雷鋒的一生是偉大豪邁的,而我認為他的一生是如一杯清茶般平淡的。沒有驚世駭俗的升官加爵,也沒有可歌可泣的豐功偉業,有的只是如一條涓涓溪流般綿延不盡的精神。他把所有的青蔥歲月都奉獻給了社會與人民。多少個大於磅礴的雨夜,他踏著泥濘與荊棘背著受傷的病患尋找前方的路;多少次他節省下自己的口糧,掏錢幫助旅客踏上回家的列車;又是多少句「我叫解放軍」豪邁地再我們心中激蕩,激起我們無盡的敬佩與懷念。歷史的長河留下了這些「螺絲釘」們人性的光輝,化作一縷淡淡的馨香滋養著我們。
月光皎皎,一地銀洩,品味著《月光曲》中淡淡的憂傷,年輕的貝多芬正在用美妙動聽的音符譜寫如水的青春。青春的掠影永遠是在練琴中度過,但他強忍著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神聖使命的執著追求。他把對音樂的追求,對人類的奉獻視為比生命更可貴的靈魂。就像永遠都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一種力量,一種抗拒生命的不竭動力。正是青春時期肆意揮灑的汗水,使得他為人類留下了極其豐厚的音樂財富。他的青春就如一壺烈酒,只有忍受過苦澀與凜冽,才有暢快淋漓的盪氣迴腸。我的青春將會以怎樣一種姿態笑傲我的人生呢?我的想法有著淺淺萬萬種。但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具一格的,或有成功的喜悅,或有落寞的詩意,或者有高調絢爛地綻放,或者簡約樸素地含苞。在老師用教誨與溫情織成的網中,我盡情吮吸著知識的甘露,奏響青春的讚歌,澆灌出人生最美好的花朵。
五四青年節的作文三:聆聽著五四的旋律——淺談青春
席慕容曾經說過:「青春的美麗在於它的無邪與無瑕,在於它的可遇而不可求」。
青春——這個曾被我們無數次吟誦、無數次詠嘆、無數次自作多情哼哼的美麗字眼,但我們擁有它時,總不免出奇地慷慨,猶如百萬富翁一擲千金地揮霍無度。
歐陽斌的《青春如夢》中提出這樣一個挽留青春的妙計——「減少十歲」。即將自己的年齡按實際數減去十歲,然後所有的生活方式都作相應的調整。不可否認,這的確可以產生一種補償效益,至少可以在心理上彌補些許損失。然而我以為最根本的變革在於改變青春的量度單位,使青春的量度單位不再依賴生理而是依賴於心理。事實上,青年擁有青春,但不等於青春,如果你用「青春」作為青年的代名詞,那麼,你錯了。青春絕不是青年的專利。心理保持青春的魅力之所以千百倍地勝過生理擁有青春的魅力,是因為它不受任何時空限制,不因人因事因地而異。然而,這一妙計又是那麼不現實,減少十歲?怎麼可能?只是在人們揮霍這份如夢時光時的自嘲自解罷了。如果說這是一個妙計,我倒會認為它更像一個「損計」。
如今,青春依然在忽忽流逝,如雲,如夢——
青綠如黛的春日,起源於一葉碧。少男少女高傲的外殼下掩飾在如火的熱情,愛在心裡編織著未來的夢幻——可在這令色彩傾慕的時代,令太陽眩暈的年華裡,有多少愛我們懂得,所謂之男女情感,到底是什麼?在我心裡,一個步入花季的女孩,唯有一份信念,一份堅持,那便是學習,美好的年齡,我不願失去,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的遺憾遺留在這樣的年齡裡,未免太傷感?當意識到青春將要告別時,才驀然醒悟:一個凝重而悲涼的時刻降臨了!
生活的熱望永遠是燦爛青春的內核,而頹廢和玩世不恭則是墮落的開始!
聆聽著五四的旋律,談起青春的美麗,更多的是感慨,是遺憾,是無奈,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多少人會靜靜地為曾經的熱血青年哀思?
踏著青春節拍,懷著美麗夢想,開始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