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鹹鴨蛋作文
2024-10-26 04:15:10
導語:看著桌上的一盤鹹鴨蛋,便想起了端午節吃鹹鴨蛋時的情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端午節的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作文一:端午節鹹鴨蛋
故鄉有不少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但在看了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之後,便想寫一寫在我眼中,故鄉的鹹鴨蛋。
又是新一年的端午節,也是家裡人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爸爸一大早就到老家拜菩薩了。想起拜菩薩中用的東西有很多,但有時也能看見紅色的鹹鴨蛋,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鹹蛋香了。
中午,姑媽請我們家到她家裡去吃飯,一進門,就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最吸引我的就是桌上的粽子了,微風輕輕吹過,到處都充滿了淡淡的粽香,沁人心脾。以前聽說端午節的民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柳枝掛在大門上,出門一望,白菜野花,遍地黃,風送花兒香」還真是挺像故鄉端午的場景呢!但我也格外注意桌上的鹹鴨蛋。姑媽家的鹹鴨蛋是自己醃的,蛋殼是紅色的——可能是為了吉祥如意吧。蛋黃是黃色的,剝開會有油流出,陣陣清香噴湧而出,轉入鼻尖。但很少有像汪曾祺所說的:「紅色的蛋黃」。蛋白有一種淡淡的鹹味,很有質感,極為細膩,入口即化。
看著桌上的一盤鹹鴨蛋,便想起了小時候吃鹹鴨蛋時的情形。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吃鹹鴨蛋,總是先細心挑選一個自認為好看的鹹鴨蛋,然後在蛋殼上剝一個小洞,然後再拿一根牙籤一點一點的挖來吃,一個鹹蛋就能吃上半個多小時。雖然沒有像汪曾祺那樣把剩下的蛋殼拿去捉螢火蟲,用來照明。但我也會在蛋殼上畫上精美的圖畫,用來裝飾,總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樂趣。
吃晚飯了,大家在飯桌上有說有笑,那盤「不起眼」的鹹鴨蛋也很快被吃光了。姑媽知道我喜歡吃鹹鴨蛋,就偷偷留了一個雙黃蛋,細心的包在紅布裡,趁表弟,表妹們不注意,偷偷的給我,並摸著我的頭說:「快趁樂吃吧」。一忽而,我的眼眶就爬滿了感動的淚水,吃著這個雙黃蛋也有了別樣的味道。看著夕陽慢慢沒入遠方的山林。絲絲鳥鳴劃破粉紅的天空。在背後陣陣歡笑聲中,又回憶起兒時吃鹹鴨蛋的種種場景。一切壓力似乎都已經煙消雲散,化為絲絲暖流流入我心。
故鄉的鹹鴨蛋雖然沒有高郵的鹹鴨蛋好,但在端午節中卻是不可缺少的。還要謝謝汪曾祺的那篇《端午的鴨蛋》讓我注意了那盤每個端午節都會有但並「不起眼」的鹹鴨蛋。讓我回憶起了在時光的衝刷下漸漸隱去的美好場景。
作文二:端午節吃鹹鴨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家鄉人讀音如「端娘」節。是家鄉傳統的三大節之一,包棕子,賽龍舟,煮鹹鴨蛋,走親訪友,甚是隆重。
用箬葉包好的棕子是饋贈親友的禮品之一。花式不多,味道也不是特別好,遠不如嘉興的棕子那麼遠近聞名。在訂婚期間,卻是男方家必須要贈送給女方家的最重要的禮品,也非常講究。略帶有一點觀賞性的棕子,是包一個特大的,下面帶著四個小小的棕子,美名曰:母雞帶小雞。
在鄰村的弋陽縣境內,端午前後要賽龍舟。尤其是五月十三日,附近幾個大村莊,百十條壯實小夥子,頭包彩帶,身著開襟輕衫,搖旗吶喊,飛舞雙漿。兩岸山坡上,儘是圍觀的男男女,老老幼幼,場面甚是壯觀。我特別羨慕那站在龍舟頭上指揮的漢子,微風吹開了他的汗襟,露出古銅色虯勁的肌肉,似乎也有氣吞如虎的氣概。
小時候我不喜歡吃棕子,去鄰村看龍舟太遠,印象中只記得看過一二次。然而對於端午的鹹鴨蛋,我卻是難以忘懷。
離端午節還有一個多月呢!外婆便開始張羅賣鴨蛋了,她把親自挑到的個兒大、青殼的鴨蛋,仔仔細細地洗乾淨,放到事先預備好的臘肉鹹水中,就這樣「藏好」一個月,拿出來煮著就可以吃了。
老實說外婆「藏」的鹹鴨蛋並不好吃,敲開它並不是汪曾祺所說那樣:「蛋黃微紅而多油」,相反卻總是發黑的。母親說是因為「藏」鴨蛋的鹹水煮沸後沒有涼透,鴨蛋被「燙」著了,所以會發黑。母親教過好多次了,外婆總是學不好,或許她把鴨放進去「藏」的時候,心情很急切吧!
母親每年都帶我去外婆家過端午節,中午的飯很豐盛,有魚有肉。吃飯時,外婆會給我剝一個鹹鴨蛋夾到我的碗裡說:「乖,吃一個鹹鴨蛋,是青殼的,變聰明,考試就會考100分了。」我卻斷然地把它撥出碗外,說道:「婆婆,我不喜歡你的鴨蛋,黑黑的不好吃。」我忘記了外婆此刻的表情,也許只是笑笑吧!第二年她照例還是在我的碗裡夾鹹鴨蛋,照樣還是黑黑的。
稍長以後,母親便教導我說:以後外婆給你鴨蛋,你就拿起來說帶回家吃,不要總是說鴨蛋不好鴨蛋不好,知道嗎?我點點頭。
外婆又要剝鴨蛋了,我連忙說道:「婆婆,給我自己剝,我等下吃」。外婆高興地把鴨蛋遞給我。飯後我到屋外逛了幾圈,拿出鹹鴨蛋,小心地敲開,掏出蛋黃,扔掉了,回家把蛋殼高高地舉起對外婆說:「婆婆,你給的鴨蛋我吃了,好吃。」剎那間,外婆笑靨如花。
外婆「藏」的鹹鴨蛋,多年沒有吃過了,今年是她的十年忌。她生前篤信基督教,願她在天堂過得很快樂。
作文三:端午節吃鹹鴨蛋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裡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註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已並丕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