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節的習俗作文450字
2024-10-25 11:50:11
導語: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清明節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篇一: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通常在農曆三月前後,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經歷了一個漫長寒冬之後,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風,這些郊遊活動便被稱為「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由於踏青是一項有意義的習俗,因此代代流傳。
篇二: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對清明節的寫照。清明時節上上墳,掃掃墓,祭拜已故的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不知從哪兒傳出了個新「習俗」。
今天,媽媽下班回家,手裡拿了好幾瓶桃罐頭。我很是疑問。媽媽看到我那樣就知道了,將事情的原本告訴了我。我也沒多想,便向美味的桃罐頭髮起了「進攻」。
吃過了桃罐頭,沒有了美食的誘惑,我的頭腦變得冷靜下來。我仔細的想了想,不禁有些心痛:唉,現在的節日,早已在巧手設計師——商人的手中變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節日早已不是昔日美好的節日了,他們已成為商人們賺錢的機會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富裕了,已不在乎那10元、8元的,只為了圖個吉利討個平安而隨波逐流,以至於讓「久不出戶」的桃罐頭成了家喻戶曉的「當紅明星」。這不禁讓我想起不久前日本海嘯引發的核電站碘輻射風波,不知從哪兒吹出一股風,讓鹽的身價大漲,名聲大亮。一時間,人們搶鹽成瘋,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可沒過多久,謠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嗎!
在這裡,我要勸告大家:不要盲目的隨波逐流,讓人在不經意間賺了一筆。
篇三: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今天我就來給你介紹介紹吧。
按照舊的節日習俗,清明節要掃墓來表達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掃墓俗稱上墳,是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除了掃墓,清明節還有許多豐富有趣的習俗。由於清明節正值初春。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好時節,大家經常踏青、遊玩。放風箏也是大家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裡也放。有的人把風箏放上天后,剪短牽繩,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去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正是播種的好時節,我國民間經常在這一天植樹。同時,清明節還有插柳的風俗。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是不是很有趣呀!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讓我們走進清明,共同體驗它豐富多彩的風俗吧!
篇四: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吧!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到清明節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