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習俗
2024-11-24 12:50:10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年三十。關於除夕的習俗,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守歲熬夜。是的,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了熬夜守歲,除夕的習俗還有很多,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下除夕的習俗、除夕夜的習俗都有哪些吧。
除夕的習俗
每當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裡,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上海:「開門紅」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年處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企求全家興旺平安。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藝人都焚香敬神,稱「燒利節」,中午十分,店主還設酒款待店員,一起祈求新年生意興隆。年初五,相傳為財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開門營業,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以示兜財。此外在鄉間田頭還有木人頭戲(今稱木偶戲)。
海南:「吃新節」
海南至今仍保持著他們民族古老的生活習慣與風俗,「吃新節」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穫的勞動成果。飯,是用剛從田中收割來的新穀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釀的;菜、魚、肉等均是當年種養的。
拉薩:祈求
在拉薩,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頂上樹起新的經幡,祈求在新的一年裡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經幡由藍、白、紅、綠、黃五色布連接而成,寓有藍天、白雲、紅火、綠水、黃土之意,上面印有藏經經文。樹經幡時.一般先將五色經文布披掛在樹枝上,而後將掛滿五色布的樹枝插於房頂。樹好經幡後,還要在房頂上擺上青稞酒、炸面果等供品,燃起香草,然後邊舞邊歌。
江蘇:「掘元寶」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