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尋找記憶中的年味
2024-11-24 19:09:11
2月的第一天是個陰雨天,但這絲毫不影響黃壇鎮雙峰片裡天河村的喜慶氣氛。這一天,裡天河村迎來了寧波市自駕車旅遊協會的150餘名遊客。他們一路自駕而來,到這片還未被人工開發的大山裡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
裡天河村距黃壇鎮區有40分鐘的路程,期間山路盤旋,近50輛車組成的長長的車隊轉過了一個又一個彎,直到你數不清這是第幾個彎了,才得以窺探它的新面貌:整潔的水泥路村道、白底黑紋的統一外牆,路邊點綴山茶、臘梅等綠化植物,遠眺是大片淺綠、深綠、墨綠的竹林和森林,近看是一座座錯落有致、高矮不一的農房,耳邊不時傳來幾聲狗吠,隱約還有母雞的咕嘰聲。
高山的氣溫比市區要低好幾度,遊客們一下車,熱情的村民就送上了熱乎乎的枸杞銀耳湯,好祛除身上的寒氣。這時,天空飄起了細密的雨絲,但大多遊客顧不上車旅疲憊,迫不及待地扛著相機、舉著手機走進大山、走進村落深處,尋找那份「鄉村記憶」。
「這裡空氣好、風景好,因為沒有被開發,還帶著最淳樸的農村味兒,這是城裡人很難看到的,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我很慶幸自己來了這一趟。」遊客龔慶華笑著說。雖然不少遊客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但裡天河村保存完好的木結構聯排屋、院子裡擺放搗臼、扁擔等細節,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遙遠的回憶了。遊客陳女士就是一名從農村出來的城市人,她說:「現在很多村民都按照城市的房子樣式新建房子,甚至是套房,農村沒了農村的味道,來到這裡感覺就像找回了童年的時光。」
確實,裡天河村以一種新面貌傳遞出了原汁原味的農村味兒。在新農村建設中,裡天河村變的是越來越乾淨整潔的環境,以及村民依靠香榧種植不斷增加的收入,不變的是村裡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那與農房只有幾步之遙的菜畦、院子裡散步的公雞、掛在竹竿上風乾的玉米和筍乾,無一不帶著鄉土氣息,而遊客們就是想把這些鄉土氣息帶回家。為此,裡天河村的村民早早地準備了起來,在這天舉辦了個年貨集市。集市上,冬筍、大頭菜、番薯、筍乾、葫蘆幹、黃瓜幹、番薯燒等特色農副產品讓遊客應接不暇,甚至有村民將自家養的公雞以及在竹林中散養的山雞都拿了出來。當然,香榧更是佔了好大一塊地。而另一邊,「咚咚」的搗麻餈聲不絕於耳,孩子的笑聲響徹裡天河村的天空。
「冬筍給我來5斤。」「我要4包香榧。」「這個番薯燒怎麼賣?」「搗好的麻餈賣嗎?我想帶點兒回去給家人嘗嘗。」……集市的火熱讓當地村民笑眯了眼,「殺年豬」這一環節更是將集市的火熱程度推向了高潮。據村裡68歲的老人丁紅乾介紹,如今裡天河村過年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在春節來臨之前要謝年、祭祖、大掃除,大年初一還要祭天地,而年豬一般會在年前半個月這段時間斷斷續續地宰殺,以滿足各種年俗活動的需求,「以前就盼著過年能吃上豬肉,現在就是一個形式,熱鬧熱鬧。」
據殺年豬的村民介紹,這頭足足有250公斤的豬,是村民用米糠、番薯、蘿蔔、芋頭等農作物一點一點餵大的,1斤就要20元,即使價格比市面上的普通豬肉高出許多,寧波的朋友們還是把賣豬肉現場圍了個水洩不通。遊客蔣女士手提兩大袋豬肉從人群中擠出,這次來雙峰,她還帶了個任務,就是幫阿姐買家豬肉。她笑著告訴記者:「幫阿姐帶了一個前腿,兩刀排骨,這次自駕遊她沒報上名,後悔死了。」
除了這一批在裡天河村文化大禮堂集中接待的遊客,那天雙峰的家庭農居也都滿客了。大家高高興興地來,看過雙峰美麗的自然人文風景,吃過烤筍、紅燒肉等特色菜,然後帶著筍乾、香榧等雙峰特產滿載而歸。哦,對了,還帶了農村那股濃濃的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