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
2024-11-12 02:30:1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小編收集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裡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裡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第二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粽子有白米粽、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粽……各種各樣的粽子放在鍋裡煮,不一會兒,屋子裡就充滿裡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裡排著一條條與遊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夥子穿著彩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划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划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粽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第三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