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勁勃發——微星K8T Neo2主板解析!
2024-11-11 22:19:10
現在的市場上,採用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處理器正逐漸成為主流,隨之而來的各種Socket 939接口主板也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關注。而微星近期推出的K8T Neo2主板正是一款採用K8T800 PRO+VT8237晶片組,支持Socket939接口的產品。看到K8T Neo2的編號,你也許會想到微星針對Socket 754接口處理器推出的一款主板——K8T Neo。不錯,K8T Neo2正是它的後續型號。除了接口不同,這兩款產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晶片組。
作為K8T800的直接升級產品,K8T800 PRO針對AMD最新的Socket939接口系列處理器(包括Athlon 64、Athlon 64FX和即將上市的新款Sempron)進行了全面優化,同時也向下兼容現有的Socket754產品。因為採用Socket939接口的Athlon 64/64FX處理器內部已經整合了雙通道內存控制器(還未上市的Socket939接口Sempron處理器集成單通道內存控制器),所以K8T800 PRO北橋晶片就省去了這部分線路,而只負責與處理器、南橋晶片和AGP總線的數據傳輸。北橋晶片與CPU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過HyperTransport總線進行,與南橋晶片之間的數據交換則依靠V-Link總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K8T800 RPO晶片組究竟有哪些改進?
首先,通過對比K8T800 PRO和K8T800,我們可以發現,HyperTransport總線的傳輸速率從800MHz×2提升到1000MHz×2,相應數據傳輸帶寬也從6.4GB/s提高到了8GB/s。而VIA在AMD平臺市場上的另一強勁對手——nVIDIA也有類似的兩款產品:nForce3 250和nForce3 Ultra。相信VIA的這一改進與應付對手的競爭有很大關係;其次,K8T800 PRO北橋晶片還支持AGP/PCI總線的異步工作模式,這無疑為超頻發燒友帶來了福音;另外,K8T800 PRO拓寬了南北橋晶片之間的總線帶寬,採用加強的Ultra V-Link總線技術,從而將傳輸帶寬提升到了到1066MB/s,而K8T800晶片組上只使用了帶寬為其一半的V-Link總線技術。
K8T Neo2是一個產品系列的型號,根據搭配功能的不同,主板後綴也有所區別。目前已經上市的產品有兩款,分別是集成千兆網卡的K8T Neo2-F和集成千兆網卡、IEEE 1394接口、RAID晶片的K8T Neo2-FIR,今天小編拿到就是前一個型號。K8T Neo2-F支持Socket939接口的AMD系列處理器,包括已經上市的Athlon 64、Athlon 64FX和即將上市的新款Sempron,最高可支持到Athlon 3800+和Athlon 64FX53。
由於是一款入門型號,所以K8T Neo2-F的包裝盒裡並沒有太多的附件:1條IDE線,1條軟碟機線,2條SATA線,2條SATA電源線,1張VIA RAID驅動軟盤,1張驅動光碟,1塊機箱後擋板,說明書、使用手冊和質保卡各一份。可能是因為新產品的緣故,K8T Neo2的說明書還是英文版本,相信隨著產品不斷更新,中文手冊也將很快跟進。而先前購買產品的用戶也可以從微星網站上下載到最新的說明書。
由於新一代Socket939接口處理器發熱量較大(Athlon 64為89W,Athlon 64FX為104W),為了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微星在K8T Neo3的設計上頗下了一番苦工。首先,這款主板採用三相供電設計,MOSFET晶片上加裝了鋁製散熱片,可以吸收晶片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並通過鰭片加速散發,增強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其次,各部件用料精良:濾波電容均採用日本一線大廠——Robycon紅寶石的製品,分別由4顆25V820微法和9顆6.3V1500微法的105度耐溫電解電容組成濾波線路;在FOXCONN出品的CPU插槽旁邊,一顆由INTERSIL的ISL6559CB晶片起到了脈衝頻寬的調整功能。另外,為了給CPU提供穩定、清淨的電力供應,K8T Neo2還採用了4針的12V輔助電源設計,由電源直接輸出12V電流給主板,經轉換後直接供給處理器;最後,在供電線路的背後,微星給PCB加上了大量錫條。這種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流傳導性和散熱效能,降低了發熱損耗和EMI,為處理器高頻運行提供了保障。
Socket939系列處理器稱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電老虎,為了保證運行穩定,AMD為它配備了體積碩大的散熱器,而一些超頻發燒友所鍾愛的暴力級散熱器體重更是接近1kg。如此巨大的重量,如果僅僅依靠PCB進行固定肯定是不行的,所以K8T Neo2專門對此下了一番功夫:在處理器插槽的PCB背面,微星特意安裝了一款銀白色的金屬強化板,板上壓制了三條突起,再加上折邊,起到了加強筋的作用。這塊強化板通過兩顆金屬螺絲與高強度工程塑料製成的散熱器支架連接,形成了一道強有力的支撐,為了用戶安裝大型散熱系統提供了有力保障。
K8T Neo2提供了4條184針DDR內存插槽,為了便於安裝拔插,4條插槽分為紫色和綠色兩組,其中綠色為DIMM1、2,紫色為DIMM3、4。為了保留充足的空間散熱,不同顏色的插槽之間還留出了少許間隔。由於Socket939接口處理器內部集成了內存控制器,所以K8T Neo2的內存運行模式也由處理器決定,主板支持最大4GB的DDR400/333/266內存。此外,小編也注意到,K8T Neo2採用了獨立的內存供電線路,其中用到的ANPEC(茂達) MOS晶片、NIKOS MOS晶片和TEAPO(智寶)電容均是一流品質製品。
擴展槽方面,K8T Neo2提供了一條AGP 8×插槽和5條PCI插槽。由於音效卡和網卡都已經由主板集成,所以小編認為這種設計已經足夠個人用戶的需要。5組PCI插槽中,最外面一組採用了醒目的橙色,這是微星在標準PCI插槽上改良而來的PCI通訊插槽,除基本的PCI插槽功能外,它還可以插入微星自己設計的802.11g+藍牙雙規格無線網卡。僅需要一根天線,就可以提供藍牙、WLAN兩種無線解決方案。
現在,SATA接口的硬碟已經越來越多,但傳統的IDE硬碟憑藉價格優勢依然佔據半壁江山。但對K8T Neo2來說,無論你使用哪一種接口的硬碟都不再是難事——K8T Neo2主板所採用的VIA8237南橋提供了2組IDE接口和2組SATA 150接口,同時還支持SATA接口硬碟組件RAID 0、1和JBOD模式磁碟陣列。值得一提的是,8237是VIA第一款整合串行ATA控制器的南橋晶片,它一改VIA 晶片磁碟性能比不過Intel同期產品的毛病,在磁碟性能上有明顯進步,並提供兩個Serial ATA埠,可以附加兩個STAT PHY(物理層)。
擴展接口方面,K8T Neo2並沒有什麼標新立異的設計:2個PS/2,1個並口,8個USB 2.0接口(其中4個在主板背板上,4個需要通過轉接線引出),一個RJ45口,以及後面我們將詳細介紹的音頻輸出接口群。惟一比較特別的是主板背板只有一個串口,另外一個串口的位置留空——這是為K8T Neo2-FIR集成的IEEE 1394接口留出的,這兩個型號的主板PCB並沒有區別。
在近期上市的主板中,Realtek最新出品的7.1聲道Codec——ALC850已經被大量應用,而微星K8T Neo2也同樣選擇了它。這款Codec於去年年底開始量產,採用48針LQFP封裝,支持AC』97 2.3標準,具有5bit音量控制和多重立體聲輸入、輸出功能。微星此次全面引入ALC850晶片,將為用戶帶來兩大改變:其一是7.1聲道輸出。現在音頻領域兩大領導組織Dolby和DTS都已經推出了7.1聲道標準,2005年將是快速普及的一年。微星率先使用這一製品,將使PC用戶也能與優異音頻享受接軌。其二是UAJ(通用音頻接口)功能和接口偵測功能,它們可以在用戶連接多聲道音箱時提供巨大的便利。從K8T Neo2背板的設計來看,一共提供了5組3.5mm輸出端子、1組S/PDIF光纖輸出端子和1組S/PDIF同軸輸出端子,相信可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連接要求。
我們知道,為了突破PCI總線133MB/s的帶寬瓶頸,Intel在i865主板中搭載千兆乙太網卡時開發了CSA(通信流架構)技術,將網卡與晶片組之間的數據通道從PCI總線中分離出來,使板載高速網卡成為可能。在K8T Neo2上我們並沒有找到類似的技術,不過考慮到「千兆到桌面」對實際網速並沒有太大改善,況且嚴格意義上的千兆乙太網布線現在相當少見,所以我們對此也不用太苛刻。K8T Neo2搭載的千兆乙太網晶片同樣由瑞昱出品,型號為Realtek 8110。這款晶片並沒有3COM或BROACOM的產品那麼出名,但性價比很高,曾獲得新竹科學園「創新產品」獎。它採用128針QFP封裝,0.18微米工藝製造,向下兼容10/100Mbps的傳輸速率,可以提供高速、穩定的網絡連接性能,被大量主流廠商採用。
對於今後的市場,Socket940產品推出消費級市場已經是命中注定。對DIY市場來說,Socket939接口將成為絕對的主力平臺。在這一市場上,不光有VIA的K8T800 RPO,還有nVIDIA的nForce3 Ultra、SiS的755FX和Uli的M1689。從實際表現來看,SiS和Uli的影響實在是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能和K8T800 PRO一較高下的還是nForce3 Ultra。相信憑藉優異的超頻性能和靈活的搭配方案,K8T800 PRO將佔據性價比的主動。而微星的這款K8T Neo2主板,也將是超頻發燒友們以Socket939為根據地的新一代超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