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舞龍
2024-11-22 15:08:11
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都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小編為你整理了元宵節舞龍三年級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篇一、元宵節舞龍燈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節是新年以後第一個滿月,寄託著人們的美好心願,象徵著圓圓滿滿,象徵著合家團圓。祝願新一年中,大家心想事成,事事順利,和和美美!
正月十五日的上午,我們全家一起去水鏡路上看鬧元宵。大街上人山人海可真熱鬧,有舞龍燈、劃旱船、還有花環隊、彩旗隊。街道兩旁擠滿了許多觀看的人。我最喜歡看舞龍燈。
龍燈隊裡面有年輕的叔叔,還有80多歲的老爺爺,他們穿著黃色的衣服,腰裡扎著紅絲帶,一個個顯得那麼精神。看,他們舞起來了,那些圍觀的人們把鞭炮扔在他們中間,鞭炮炸開了,他們舞的更歡了。只見那條「巨龍」在龍燈的指揮下上下翻滾。
篇二、元宵節舞龍燈
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吉祥的動物,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自古以來,龍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是龍為傳統的驕傲。
每年元宵節,全國各地人們都以舞龍來祈求來年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上溯至漢代,歷史上早有記載,幾千年來這一民俗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我非常喜歡舞龍表演,還喜歡收集一些有關龍的圖片、資料以及演唱龍的歌碟,從中感受到了中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舞龍,亦稱「耍龍燈」,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全國很多地區。「龍」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紙、布等紮成,節數不等,多為單數。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節。由一個人持彩珠,戲龍作舞,龍頭隨彩珠,龍身各節隨龍頭上下左右翻騰。每節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稱「布燈」。此外,還有用荷花燈、蝴蝶燈組成的「白葉龍」,用一條長板凳起舞的「板凳龍」和以人體組成的「人龍」等多種形式。
篇三、元宵節舞龍燈
舞龍燈是中國民間非常熱鬧有趣的習俗。龍燈的種類很多,有用布縫的布龍,竹子扎的篾龍,稻草扎的草龍。我們家鄉的龍燈是特別別致的,龍的身體是一條一條的木版連接著,每塊木版上貼著漂亮的圖案,裡面還點著蠟燭,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家鄉的龍燈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舞的,原本不熱鬧的小山村就突然熱鬧了起來。天色有點黑下來的時候,村裡響了鑼鼓聲、鞭炮聲、還有人的叫喊聲。爺爺說開始舞龍燈了,我和隔壁的小朋友就迫不及待的跑向村裡,到那裡一看「龍」的四周是人山人海,聽說景寧電視臺都來人了。
龍燈是越舞越精彩,特別是在山上舞動時,遠遠可看去就好似一條真龍在山上盤旋著,龍燈每舞到一個地方,那裡就會放起美麗的煙花,把天空照的五彩繽紛。龍燈結束回到家,我的心還久久不能平靜下了,我和媽媽說每年我都要回來看龍燈,家鄉的龍燈實在是太精彩了。
篇四、元宵節看舞龍
元宵之日,街上舞龍舞獅,熱鬧非凡。我和爸爸漫步在蒸湘北路,只見到處掛滿了彩燈,五彩繽紛,耀人眼目。忽然一陣「冬冬」的鑼鼓聲傳來,抬頭一望,只見兩條蛟龍從遠處向神龍大酒店奔騰而來。緊接著,,周圍的人潮水般地向「龍」擁來。
好大的兩條龍。那龍頭碩大而威嚴,龍鬚飄動,目光如炬,真有一種「神龍」的感覺。兩條龍都有二十幾米長,舞龍的叔叔都身強體壯。他們身穿黃色對襟衣,燈籠褲,腰扎紅色綢帶,頭裹黃布,高舉舞龍杆,興高採烈地舞動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隨著密集的鞭炮聲,有節奏的鼓點聲,兩條巨龍上下翻飛,瞬息萬變,時而「蜻蜓點水」,時而「金龍盤玉柱」,時而「雙龍祝福」。這時候只聽見轟轟的幾聲,街道的煙花爆竹四起,焰火四射,兩條龍在萬點火花之中,金燦燦的,猶如遨遊在霞光雲海之中,翻江倒海,活靈活現。片刻工夫,兩條龍一齊躍起,旋轉著,搖著尾,在爆竹聲中為大家拜年祝福。龍啊,你這新千年的龍,帶著我們騰飛吧!我為你自豪,我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