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們拿什麼裝點生命優秀作文(高中版)
2024-10-28 19:40:10
有過這樣一首美麗的小詩:「花朵有了夢想,就變成了蝴蝶,蝴蝶有了睡意,就成了花朵。花朵羨慕蝴蝶的飛翔,蝴蝶有何不羨慕花朵的寧靜……」當抒情的詩句排列成行,平平仄仄地向她們湧來的時候,蝴蝶還沒來得及吟誦,厚厚的玻璃便將她們壓成一張色彩斑斕的紙片。一朵花,因為不被欣賞而黯然凋落。蝶與花都是大自然的尤物,讓人憐愛,有愛便有了佔有的欲望。振翅飛翔的蝶由動態的美變成了死寂的靜態美,她們變成了標本,進了博物館,被前來觀賞的遊客們所讚嘆,可有人曾問過她們,她們是否願意?安東尼在《這些都是你給我的愛》中寫道:「人們喜歡一朵花就把她摘下來,討厭一朵花也會把她摘下來。」好像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人們玩弄於股掌中的玩物,可曾有人問過那些花草,那些動物他們是否願意。
今日看到這樣一則報導:「新華網8月16日電,近日一頭北極熊因氣候變化捕捉不到獵物被活活餓死,身上已沒有一點脂肪,看著那張圖片,北極熊骨瘦如柴餓得仿佛已經成了一張地毯。人類的行為與自然息息相關好或是壞,大自然都得全盤接受,自從有了人類這個物種大自然便不再是人類的後花園,人們可曾反思過自己的行為?
索忍尼辛曾說過:「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我想還得加上一句,每個動植物也都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人和動物是平等的,絕不應該是人類的言行影響著自然界的一切,絕不應該是人類肆意摧毀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蘇軾在《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中寫道:「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痴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詩的大意是「勾著不敢放下窗簾是為了能讓乳燕歸來,看到衝撞窗戶的痴蠅打開窗子讓他出去,為老鼠長留飯,愛惜蛾子不點燈。」這樣的詩對於蘇軾這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來說的確是小菜一碟,相比於其他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我卻獨偏愛這一句,原因很簡單,詩人擁有一顆對大自然的一顆仁慈,悲憫,平等的心,這是我們這些現代人所缺失的。
誠然,人類需要探索自然,需要進步和發展,這是必要利用大自然的種種資源,然而我們必須得保證物質和自然的雙豐收,這便需要一顆敬畏自然的心。在原始時代,一些原始人對大自然心存敬畏,他們臣服膜拜,把大自然而種種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而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雲岡石窟當地的一些人懷著「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的人,拿著榔頭鑿子衝到石窟中石像前毀壞其頭像肢體。隨著時代的法杖,人心中的敬畏漸漸消逝了,而人在這世上,無論何時何地都得心存敬畏,若無敬畏,不知其可。但對自然的敬畏並不是臣服,而是以一顆平等的心去看待人世間的一切,不因己動而去影響其他的生物。
我想只有對自然心存敬畏,這個世界才會蝶舞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