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趣味作文兩篇
2024-11-26 17:45:10
1伽藍寺
山區的天亮得晚些,我6點鐘起床洗漱,6:30走出賓館,天才蒙蒙亮,4年級上冊作文。這裡氣溫比武漢要低4、5度,感覺到比較冷,我不由得把衣領樹得高高的,以便於脖子可以縮進去。
我想爬賓館後面的雞鳴尖,便沿著蓮花路往東去,看到英山賓館和縣委、縣政府都背靠雞鳴尖,依山而建,在這裡屬於大氣雄偉的建築了。我想,所謂雞鳴尖「尖」可能就是「山峰」的當地土著語吧。
我懷著複雜的心情在英山八景之首的「雞鳴效靈」處駐足沉思,後人們用什麼方法能讓「雞鳴效靈」流芳千古呢?
雞鳴尖在這裡是一峰獨秀,儀態萬方,形似金雞,狀如起舞。民間流傳:英山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皆因此山的效靈。有詩人曾讚頌:山城豪氣廣聞名,輩出奇才地效靈,何以藏龍鍾毓秀,只緣喚醒有雞鳴。
峰迴路轉,眼前竟聳立著英山縣電視臺轉播塔,它建立在茂密林中、陡峭崖旁,高高的鐵塔在藍天白雲下銀光閃閃。再往前走時間不夠了,請教了熱情的路人後,7:40我們從另一條小路下山。
蜿蜒曲折的石階在綠蔭茫茫的山坡上迂迴,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認為不一定!因為我們一下子就來到了半山腰。只見飛簷凌空,黃牆紅瓦,綠蔭掩映著的伽藍寺到了。
雞鳴尖峰頂原有伽藍寺,始建於唐代,當時,寺內大佛依巖而坐,護法羅漢依次而立。寺之四周,有嶙峋怪石拱衛,有茂林修竹掩映,風光綺麗,景物宜人。探勝尋幽者,朝山敬佛者,絡繹不絕。昔人有《伽藍寺》詩云:「近午日初暖,尋幽山徑微。嶺前聞虎嘯,溪外見僧歸。金像棲巖石,高藤帶葉稀,臂鷹牽大客,遠見血沾衣」。宋時有農民軍立"黃鷹寨"於此,清末毀於戰火,參天古樹亦被砍伐殆荊
說話間,我們漫步來到伽藍寺門前,舉目仰視,可以說寺門高踞,巍峨壯觀,正中「伽藍寺」三字高懸。
據介紹「伽藍寺」於1998年重建,建成了「觀音殿」、「禪房」、「香客亭」等,建築面積共兩千平方米。「伽藍寺」現有寺僧五人,已顯其在英山佛教的中心地位。
見我們到來,一居士連忙走到寺門口,要我們買紙燒香磕頭,我含糊著先進去張望打探一番。只見寺內「觀音殿」雕梁畫棟、氣勢不凡,崖壁前塑有金光燦燦的佛像一尊,聽說有十五、六米高,是湖北省內最大的露天大佛。我雖然只是短暫的看了一眼,但也遠遠地感受到了佛法的莊嚴。
我一貫害怕燒香磕頭這些香客信徒之舉,便慢慢退回寺外,拉著同伴繼續下山。
路旁、林間到處都散落著枯草敗葉,沿途沒有碰到一個路人,我們迷路了。正在我們四處張望之時,一位晨練的姑娘從身後跑來。
待我們說明了原由,請求指明賓館的路線時,這位超凡脫俗的女子邊在前面快步小跑,邊告訴我們賓館的方位。可憐我這半百的老漢,提心弔膽地在崎嶇的山路上疾行,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了。姑娘為什麼跑得這麼快,我尋思可能我們太象「色狼」了吧。
下山後,姑娘還是遠遠地帶我們穿過了幾個居民區,來到蓮花路。我們「得救」了,道謝後,我們直奔救命安身所而去了。
2.暑假捉蟬記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們沿著健身路向大溪谷走去。路的左邊緊鄰高速公路,之間種著許多樹和花草,小樹林中不時傳來蟬歡快清脆的鳴叫聲,我們靠著右邊的足球俱樂部邊走邊互相考著腦筋急轉彎。突然,我發現身旁的一棵小樹的樹幹上停著一隻背著透明大翅膀的昆蟲。
「蟬!蟬!快捉住它。」我興奮地指著它叫道。王宇波立刻跑了過來。媽媽和阿姨也靠了上來,我和媽媽都很膽小,不敢捉。「我來!」阿姨輕輕地走上前,將右手合攏成一個碗狀,然後「啪」地一下罩在蟬上,蟬發出「知了」的叫聲,而我和王宇波則高興地手舞足蹈,我們把蟬裝進一個塑膠袋中,看著蟬在口袋裡飛來飛去,「知了,知了……」得叫個不停,我們一下來了捉蟬的興致,八隻眼睛齊刷刷地往樹上看去,盯著一棵棵樹幹開始搜索。
「這裡,這裡又有一隻!」我又發現了目標,壓低聲音喊道,生怕驚飛了獵物。可是這隻蟬停得太高,阿姨踮起腳也捉不住,「跳起來抓。」我開始出謀劃策。「不行,會驚動它。」王宇波立刻否定了我的想法,怎麼辦呢?我們可不想放棄,繼續想辦法。「媽媽,把我抱起來抓。」王宇波的辦法得到了我們的一致認同。阿姨抱住王宇波的雙腿,把他舉得高高的,王宇波小心的舉起手,「啪!」這隻蟬也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哎,這蟬也太不敏感,太笨了吧!」我們得意極了,又把目光轉向另一棵樹。
第三隻蟬悠閒的歇在樹幹上,可當王宇波舉起手正準備往下拍時,口袋裡的蟬竟「知了、知了」地向同伴通風報信,這隻機靈的蟬立刻飛了起來,停在了前面的一棵樹上。這下我們可不敢掉以輕心了,趕緊捂住口袋,貓著身子躡手躡腳地跟蹤過去,來到樹下,王宇波先找好最佳位置,擺出最佳姿勢,而我則屏住呼吸,緊張的注視著這隻狡猾的傢伙,頭上冒出了粒粒汗珠。王宇波緩慢地舉起右手,當手掌和蟬一樣高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將它罩在了手心裡。「吔,抓住嘍!」我高興的立刻打開口袋,將這個「俘虜」關進「牢籠」。
不一會兒,我們便戰果纍纍,一共捉到了七隻蟬,這些蟬有的大,有的小,它們的頭上頂著兩隻鼓鼓的眼睛,立著兩根細如髮絲的觸角,背上背著一對又薄又硬的透明翅膀,這時我才知道「薄如蟬翼」的真正含義。用手輕輕捏住蟬的身體,蟬一叫就會感到手在不停地振動。這時我們發現有隻最小的蟬的屁股後竟有一根又尖又長的針,而且不管我們怎麼玩弄它,它也不叫。王宇波笑著說:「我們捉到了一隻啞巴。」
回家後,我和媽媽上網查了資料,得知只有雄蟬才會叫,雌蟬是不會叫的,被稱為「啞巴蟬,屁股後面的針是雌蟬的產卵器。原來那隻不會叫的蟬是雌蟬。
捉蟬真有趣,它不但讓我獲得了快樂,而且也學到了知識,大自然真是妙不可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