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追求的作文精選
2024-11-30 05:53:09
不斷追求,不斷進取「不要老想你擁有什麼,要常想想自己沒有什麼」,我對此言特別有感觸。我覺得,一個人,的確應該常常想想自己沒有什麼。
想自己沒有什麼,是側重於學業或事業、精神或靈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說就是,人要不斷地追求,要不斷地進取,才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完美。
同樣是人,為何會有差別,會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進修等如何。人,從娘肚子裡生出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但越長大區別就會越明顯,為什麼呢?因為後天的進修、學業、追求等情況不同。為什麼有的人成為了賢人、偉人,而有的人卻止步於凡夫俗子、芸芸眾生呢?都是後天學不學習,努不努力,追不追求,進不進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沒有什麼,自然就會促使自己去不斷地追求,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進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說是多想想自己的短處,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會進步;自滿,永遠是止步。
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發展得越快。」雪萊說:「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貝利一生共踢進了一千多個球,問他哪一個最精彩,他說:「下一個……」
我平時最喜歡《周易》中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通俗地說就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我還喜歡另外一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斷地追求中才會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滿足。追求永遠超過狹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東西。
沒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讓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麼在這一生中必定會有許許多多頂頂美好的時刻。追求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像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在追求中,享受人生當大多數人們都在調查問卷上寫下,想找一個能實現抱負、施展才幹或專業對口等工作時,你是否注意到了那角落裡的9%?請不要說他們沒有雄心,不為自己的未來著想。這只是一些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又有什麼錯呢?
在追求中享受自然、品味人生。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陶淵明,恐怕是這類人的代表吧?厭惡官場的明爭暗鬥與爾虞我詐,不為五鬥米而向鄉裡小兒折腰的淵明,毅然退出江湖,安居在南山腳下。從此,每天種地、犁田、飲酒、採菊、觀景、寫詩,好不恬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心境使然,他才能在文學方面豐富和發展了山水田園詩,享受自然、品味人生的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篇佳作。人們都有一顆嚮往安謐、恬然的心,只是在這喧囂塵世,不得不封閉起來,為何不做一回淵明,盡情追求這隻有曠世的自由呢?
在追求中享受自由、愛我所愛。嵇康、向秀、劉玲、嵇康等人,他們是晉代的才子—「竹林七賢」,也是享譽天下的名人,更是自由的追求者。而其中尤以嵇康為最。善於作詩彈琴的他,最終在司馬王朝的壓迫和無奈下,也無反顧地走向了山林。無事時,便與同伴飲酒賦詩;拮据時,便與向秀一起在溪邊打鐵換取錢物。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正好?若是嵇康出山,司馬氏王朝也可能更加強盛,他也可能因此被人們傳頌。可他沒有加盟司馬氏集團。哪怕是司馬王超以死相逼,他仍是搖了搖頭,提筆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筆鋒遒勁,象徵了他的錚錚鐵骨,而那飄逸的長髮,不也正表明他對仕途的不屑,對我行我素的自由人生狂熱?
在追求中袒露率性、真實自己。每個人都曾追求過自由,但因為種種緣由,最終便像山濤一樣放棄了。沒有人能夠說什麼,這只是不同人的走不同路而已。有時,甚至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人生一輩子,哪怕在這世上出了吃穿住行外,還要有點追求,哪怕是一無所成,也要豐富自己的內心,升華了自己的靈魂,哪怕將要面對死亡,像嵇康那樣,做一回真實的自己又何妨?事業的成功與人生的充實,有時不代表萬貫豪財,甚至是萬人之上的地位,而是讓自己感覺活得精神的充實與真切,在人世沒有白走一遭。
很喜歡一部電視劇中的一個人:蕭劍江山詩酒茶。不是因為愛海,而是他的心境。夕陽西下,獨自坐在山間,在落日餘暉的映襯下,吹一曲洞簫,品一盞香茗,望著黃葉落地,倦鳥歸巢,恬然而愜意,想自由,而又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做一會率性真實的自我,有何不好呢?學一學蘇老夫子吧,「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